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理论 >

全国政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 2010-07-19 09:51
 
 
 
 

  “发展不平衡,基础不牢靠,心里不踏实。”对于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全国政协委员郭汝斌的这席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河北是有教训的,压力很大。每年两会举行的河北开放日上,记者们问的最多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付志方感慨,尽管河北省把食品安全工作看得很重、抓得很紧,但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压力仍是不言而喻的。

  6月26日至7月3日,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视察团赴河北视察。河北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工作中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给视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反映出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何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视察团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表示,应当标本兼治,对当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整治力度,而根本是要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他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通过监管促转变。”

  食品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但食品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小企业、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多,全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44.8万家,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约占总数的80%。在这种情形下的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罗富和表示,要把食品产业作为国家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制定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大力促进食品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及时总结和推广地方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方面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和扶持一批食品龙头企业,淘汰一批食品安全隐患多、产能落后的企业,切实解决中小食品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千家万户式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委员们认为,现代农业建设显得非常迫切。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数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而且能够保证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委员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

  诚信体系建设是重点

  “安全的食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督检验出来的。”在视察过程中,罗富和反复说着这句话。他强调,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政府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树立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通过企业诚信实现食品安全的保障。

  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赵瑜介绍,为了确保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河北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了质量安全承诺公示、企业与所在地监管部门签订责任书等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把监管关口前移。

  视察团前往企业时看到,诸如中粮、正大等大型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内部监管机制都做得比较好。“小企业、小作坊要不要讲诚信?”罗富和说, “小食品企业、小作坊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永远存在,他们能存在能发展恰恰靠的是诚信。全国政协委员严卫星也提出:“现在的监管往往都把重点放在大企业,其实,这类企业出事几率小,反而是一些食品安全风险高的企业没有投入更多的力量,地方政府需在科学监管上多研究。”

  秦皇岛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汝荣作为一线监管人员,深深体会到监管食品加工作坊的难度。他认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要求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导致了部分小作坊、小门店、小餐饮无证照生产经营,给监管和整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希望国家能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制定一些可行的过渡办法,细化监管内容。

  对蔬菜种植基地采取“五户联保”形式,是河北秦皇岛市打造诚信体系的成功模式。他们采用“联保”的形式进行生产监督,蔬菜带码直销,产品抽检不合格就不准交易,责任一追到户,强化了农民的自主自律行为。2004年,秦皇岛市开展了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达标村,评定标准之一就是以村团体名义向社会公开承诺产品品质,以村为单位规范自律生产行为。委员们很赞赏这些做法,认为既保证了蔬菜的安全,又增加了农户的收益。全国政协委员武维华表示,蔬菜和粮油生产,必须从源头抓,比如对环境、病虫害及农药使用的集中控制和统一监管。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来看,我们的任务还很重。

  监管能力建设要加强

  “检不出、检不了、检不准”是全国政协委员郭汝斌总结的检测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检测检验作为食品监管的手段之一,基层在实践中确实有不少困难。

  河北沧州市副市长宋有洪说:“基层的技术手段太少,有时执法人员不得不凭着观感判断安全。”他举例,现在有的不良商贩在注水肉中注的不是水,而是明胶,监管人员用过去的方法无法检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企业、小作坊的产品,需要送到市里的检测中心,由于成本过高,检测检验的频次就少很多,甚至该做的都没有做。

  严卫星认为,职能部门习惯于抽检,其实,抽检根据设计方法的不同,通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此外,检测样本量的设定也直接影响结果,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全国政协委员肖红说:“对地方来讲,食品安全检测的样本应该是多少才合理,我问过农业、质检部门,检测的样本量是怎么定的,他们说是上级部门定的。后来我查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千人三件。如果真要设定这么大一个检测量,是需要投入的。”

  “重复建设太严重。”这是委员们共同的认识。全国政协委员王舰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他深有体会:“我看到青海有的县级检测机构配备着很高档的设备,有的甚至一二年都没动过。”

  由于食品安全采取的是分段管理模式,就使得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商务等相关部门各自为阵,建立检测机构。视察团所到之处也无不呼吁,国家和各省应加强检验检测资源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建立国家、省、市、县各层次的检验检测体系。

  罗富和表示,在检测检验方面,设备只是一方面,检测人员的经验和检验方法更为重要。还有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我们与国际比较还是有差距的。

  委员们建议,应该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发展规划,加大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顿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程序与相关工作规范。此外,在风险监测与评估方面,国家应加快建立覆盖食品供应链各环节和各省、市、县及其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工作机制。

  在视察中,委员们还了解到河北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社会监督发挥的作用,邢台市实行村级食品安全协防员制度;石家庄市在农村聘请食品安全信息员;沧州市建立起全市食品安全投诉网络,设立举报奖励资金……全国政协委员曾海生表示,群防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河北要总结依靠群众、齐抓共管的经验,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郭汝斌表示:“食品是个长年头的产业,需要长治才能确保久安,包括各项体系建立都是长期的工作,不能太理想化。目前,既要抓专项整治,也要抓长效机制建设。”

  罗富和强调,从长远看,政府必须在转变食品行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