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理论 >

张文忠 多视角聚焦宜居武汉

  • 2007-06-04 06:37
 因为我最近解答一份来自北京的报告,6月份出版中国宜居城市的白皮书,我想让我讲这个题目正是这个关键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宜居城市自从北京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宜居城市以来,但是到底是什么宜居城市,专家学者、以及具体操作部门,看法都是多样的,我个人认为,一个城市作为宜居是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我认为就是宜居的,只是最佳的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最佳的城市,我认为最佳宜居城市,一般具备多方面的条件,一个城市首先是安全。一个城市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部了来谈什么宜居呢,第二个概念一个城市是一个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城市,就是他不应该有各种污染,甚至突发式的危害,第三个是一个方便的城市,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到我们每个老百姓生活的,应该是方方面面的城市。 第四个方面应该是出行便利的城市,如果每天就像北京这样的拥堵的城市怎么能谈得上宜居呢? 第五个方面就是这个城市应该是一个舒适的城市,我认为这是宜居城市的最高追求,总体来说宜居城市是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统一体,而且也应该是所有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我谈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滨水城市的开发,关于滨水城市的开发,基本上经历一个认识的阶段,一个是开发为主体阶段,第二个是保护为主体,第三个是再开发为主体。 我们的城市建设实际上我认为主要是经历这么几个阶段,令爱整个总体的特征就是人口的产业向高度产业地区集中,我想我们武汉同样是如此,包括全国各地城市都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往往在经济的发展中,围绕人的生活基本设施建设。 第二个阶段是保护为主体的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沿江的大量开发,开发之后,功能失衡,在这种状况下就出现了所谓的保护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人们开始回归之始,本来应该具备的本质,景观、文化和意识一些传统。在文化上是追求城市的舒适型。 第三个阶段就是再开发,这是西方经历的一个阶段,就是由于交通工具的变革,以前的海岛、中金港口、高速公路和公路的发展,造成港口、水运的衰落。比如国外从60年代他们开发滨水主要的思路就是对原有的港口进行振兴。包括为普通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这个已经成为很重要的议题,而且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到80年代这种城市的总体对物的空间,专项对滨海的社会的经济等全方位的重视。公共空间的城市发展,作为滨水城市开发再利用的一个很重要的例子。

    我们国内也做了很多的这方面的所谓的滨水开发,从南京的秦淮扬州、瘦西湖、天津滨海等等广州珠江口,实际上国内这种开发又是从01年才开始,总体来说,我们从国内到国外的对滨水区开发以及一级城市的建设,我认为武汉可能借鉴的经验有至少三个方面,第一个滨江开发必须要由过去单功能向符合功能的转变,实际上过去我们在滨江开发中更多的注重一种景观功能,或者是单层的经济功能,而往往很多生态、整体文化和谐功能,比如整体说我们在生态格局的维护,景观形态的塑造,以及滨江文化生活的建设和沿江的建设,事实上做的相对弱一些,往往从我们国家来说,现在的滨江开发基本上是以旅游休闲为主体,产业其他开发相对弱一些,第二个滨江开发主要是体现特色,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在整体滨江开发中,主要是围绕地产开发,而且是高档的地产开发,对面向普通老百姓这样的地产开发相对较少,作为公共空间这方面的建设也是相对弱一点。未来是以满足市民的高质量生活追求,改善滨江环境的交通,以及城市发展相吻合的开发是有必要的。 第三个是大家关注到的,尤其是岸线的保护开发,实际上不单单是武汉,我正在对广东珠江做区域规划,总结了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个我也希望能够引起武汉在滨江开发中需要注意的。

    第二个我们谈一下宜居武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我认为就是说在以宜居城市中,更多的体现民营,比如地产商开发这方面能够开发这种高档的社区外还要面向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这种居民的需求。然后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事实上在北京,我们在做北京调查中就发现,整个北京是所谓的宜居实际上是那些高收入人群对整个宜居北京是非常满意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占据最佳的位置,当然人家有钱这是应该的,但是普通老百姓对宜居北京非常不满意。 对于一个如此大的武汉来说,我觉得安全问题很重要的,我在北京其他城市也讲,这种安全不单单是自然的安全,事实上他应该涉及到比如在灾害的问题,意外伤害的问题,以及更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是感觉到作为大城市是非常需要引起重视的。 比如我们在做北京调查中,这种山城的人都了解什么叫城市的避难场所,城市的避难场所大家都不清楚,我就对北京是现有的避难场所,都绘在了图上我就问大家,大家好象都不知道,如果发生地震、洪灾我们都不知道像那里避难,像这样的工作我觉得非常重要。 所以从北京的经验来看,首先安全是对居民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对安全的应急事件的一种处理能力主要是政府部门要做的工作,我认为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软环境的介入,老百姓最为不满意的事实上是北京的一些软环境的建设,比如地区区域价值的认可,以及居民对一些地区的认同感,以及这种城市的特色和景观的和谐,这是对北京市场的调研,总体来说,大家不满意的是软件的因素,比如购物北京是非常好,我相信武汉在这方面有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需要关注的就是说构架公民出行的交通网络,满足普通老百姓人人有车座、出行便利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比如发展轨道交通,特别是在居住工作中,尽量避免工作地和居住地的远距离的分离,这是避免减少公交量的很重要的方面。 比如现在北京建设的新城,回龙观,每天工作回程带来很多很多的交通问题,我希望武汉在交通的开发中不需要做这种,我希望工作和居住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宜居实际上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特色价值的认可,包括林立关系,社区关系,居民居住区的环境等等,这个方面实际上一些新的居住地,我相信武汉新开发的楼盘,以及相应的配套过程不错,但是老城区,我武汉来过几次,我感觉武汉容积率是非常高的,我上次跟一个朋友开玩笑,拉上窗帘就是豪宅,拉开窗帘跟养鸡场差不多,这样的居住环境我认为是非常作糟糕的,这样的容积率开发没有相应的绿化以及降低容积率,开发一些所谓的街区街边场所是城市的建设格局,另外建设新居从北京的经验来看,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事实上从北京的状态来看,事实上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就是生活在最基层的老百姓而不是所谓高收入高学历,高学位、高职位的这些人。 所以整个我建议宜居建设由设计层面来做起,一点一滴的搞好包括一些所谓的宣传教育,相应的设施建设。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宜居城市开发的建设问题。我本人对沿江的开发比较多,比如大家京津冀的规划,珠三角的规划我都负责产业组的组长,对产业的发展,应该有什么思路,武汉这样的城市在建设宜居的时候,宜居如何核工业发展相结合,事实上大家可以看,武汉的几大板块,总体来说,宜居和商业是存在很多矛盾的,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工业发展,和一些比较强势的城市来说,事实说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的宜居水平。 武汉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产业中心之一,但是总体来说,从国家未来的产业宏观布局,比如钢铁工业布局来看,未来国家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武汉2500万吨的能力,包括未来石油化工、乙烯的生产来看,国家认为在东南地区需要大量的布点,像这样大的项目加入进一步发展以后,我认为对宜居武汉的环境建设可能有一定影响,好在工业区是在下游,对一个城市总体影响不是太大,但是对下游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

    最后谈一个我认为未来武汉的发展,从宜居或者城市的发展,我认为武汉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建立门户城市。

    未来我们国家五大都市经济区其中除珠三角京津外还有辽东地区,还有就是长江中游都市区,其中武汉是一大都市区,比如以武汉为中心的一大中心区。就是在未来的这种发展中我们认为就是说从我这个研究视角来看,我认为武汉至少是中原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门户城市,所谓的门户城市他实际上是就是刚才赵教授所讲的应该是跟国际接轨的是一种全球的一种经济聚集地,他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国外跨国公司主要投资的地方,在这种其他下,我认为武汉的发展我,应该重点是放再生产和服务业这块,包括金融保险以及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等,我觉得这应该是未来武汉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且这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设武汉的一些核心产业,因为一个城市如果想当龙头在产业上他必须具有整合周边城市的能力,如果武汉仍然停留在现有的产业技术上,我认为这种龙头是很难承担起来。 据我所知,武汉的GDP,05年也就是2000亿,实际上是广州的四分之一,广州也在我们国家是第三位,跟沈阳也是差一两百亿,远远低于青岛,在中原地区相对来说高一点点,在这种状况下,因为关于中部地区的发展,我们跟国家发改委文件的出台,我也是最近拿到,我感觉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制造城市不是问题,当然整个东部地区就是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如果武汉想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除了做强现有的产业外,以及动画高新技术,我认为把第三产业一定要做大,而且生产者服务业而不是一般的服务业,我认为这是未来想当龙头,也是能够整合武汉都市圈或者更大范围,或者是中部地区核心所在。非常感谢!我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