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理论 >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思考

  • 2007-02-26 18:02

凤翔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思

文化旅游业是融旅游景点、设施、产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凤翔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分布有氏族公社的村落。夏代为华夏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谓之周国,开始有文字记事。西周为王畿地。春秋战国时为秦国都。秦统一中国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唐代时是陪都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公元757年唐肃宗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改称凤翔至今。陇海铁路开通前,一直是关中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历史人文资源,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文物重点县等称号。“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是至今各界乐道的“凤翔三绝”。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一、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基础和优势

凤翔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凤翔奠基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秦统一中国前在凤翔建都294年,历19位公,是建都时间最长的地方,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飞跃。凤翔是秦人老家,是全球秦人省亲祭祖的圣地。秦宗庙在雍,先公陵园很多,目前查勘清楚的有14座、面积近20平方公里。著名的一个是秦穆公墓,一个是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的秦公一号大墓(迄今中国发掘的最大墓葬、西周以来殉人最多的墓葬、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迄今发掘出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实物例证)。秦始皇22岁正式登基时,加冕仪式在凤翔举行。华夏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秦文化在凤翔初步形成,“开放务实、创新拼搏”的秦人精神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创夏“三伏”节气,医术奠基了中医病源理论,医缓、医和、扁鹊等人名载史册,石鼓文开我国以碑传史先河;《诗经·国风》收录民歌11篇,为千古传颂的古诗名篇;养马术和伯乐相马的故事千古流传,对后世畜牧业发展影响深远;青铜器制造技术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制造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凤翔是民间文化荟萃地。凤翔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泥塑之乡,民间素有“无艺不成家”之说,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雍绣、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品源远流长,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2002年、2003年连续跃上国家生肖邮票,马勺脸谱、八达铜雕和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胡深、胡新明、邰立平三位民间艺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研究员。其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泥塑,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具有古汉陶、石雕之简、艳、神、美的艺术特点,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获“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誉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

凤翔是苏轼文化的起源地。凤翔自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和关中西部地区军事重镇的地位,使凤翔成为各地文化的聚集交融之地、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常来之地。汉武帝刘彻留下了《白麟之歌》,三国曹植、唐柳宗元、杜甫、岑参、王维、韩愈、颜真卿、吴道子,宋苏轼、司马光等在凤翔有名作传世。其中最有名的是宋朝苏轼和他修建的凤翔东湖。公元1062年他从政伊始,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宋代风貌的亭台楼榭。因饮凤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遂改名东湖延续至今。现在湖区总面积14万平方米,集亭、台、楼、阁、轩、榭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有“凤翔三绝”之一的东湖柳(百年柳树)上百株、碑林等景点30多处,被誉为北方园林典范。苏轼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180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和名画梅、兰、竹、菊等。后代文人墨客常以游东湖、祭苏轼、书诗词为荣,目前留世百余篇。

凤翔是西凤酒和凤酒文化的发源地。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当时叫秦酒,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我国目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有名有姓的酒种。其特点是“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幽长,风格独树一帜”,“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被誉为酒中“凤凰”。唐贞观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路过凤翔,曾以“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诗句赞美西凤酒。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凤翔任职时留下了“花开酒美喝不醉”的诗句。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品尝后写下了“盛唐有美酒、异香飘长安、我今闻佳味、悠然见诗仙”的诗句。西凤酒于1910年获南洋劝业赛会银质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28年获中华国货展临览会银质奖,1933年柳林酒改名为西凤酒。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四大名白酒之一。名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一方民众的秉性。与酒同生,凤翔千百年来形成了“无酒不成席”、“凤翔的老鼠能喝二两酒”等酒习俗和文化,并影响和塑造了凤翔人热情奔放、豪爽侠义的性情。

凤翔是读耕文化和皇城文化的汇聚地。凤翔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农业大县和先秦国都、汉祭五畤处和唐陪都,造就了凤翔人心系天下、崇文重教、读耕传家的传统。现在即便凤翔的平常百姓,身上也散发文化味,对时政更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凤翔是进士之乡,自古中第当官者众多,唐始清末记载中举人以上者400多人,其中进士近百人,出现了“五第登科”(张知蹇、张知元、张知泰、张知默)、四代科甲为官(杨大宝、杨哲、杨播、杨炎)等轶事。教育发达,有宏仁书院、凤鸣书院、正谊书院、宗铭书院等著书育人之所,有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的儒林小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凤翔师范、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凤翔中学等省市重点学校和全国著名教育家车向忱、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办的竞存中学、竞存小学,还有标志着书儒云集的儒林巷,多年来高考二本上线率一直稳居全市第一,是许多望子成龙家庭向往的地方。历史名人众多,春秋战国时期有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唐代时有创“两税法”的名相杨炎和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等级、第一个发现彗星尾巴背向太阳的科学家李淳风,五代十国时有著名画家支仲元,宋有抗金名将杨从仪和张载裔孙张杰,明有关学大儒张舜典、抗清兵部侍郎袁应泰,清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窦应昌等。

凤翔是中华凤文化的展示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集众多动物于一身的神鸟,象征吉祥和永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与龙并驾齐驱作为广义图腾被炎黄子孙世代敬仰、崇拜。凤翔的得名缘与凤凰。据载,唐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长安邻近诸郡告危。雍城因年久失修,城墙坍塌,守城太守动员全城百姓筑以新城进行防御,无奈新城筑起就塌无法筑成。这一夜,天降瑞雪,皑皑一片。一只凤凰驾着祥云悄然落在雍城,在城西北角的三眼清泉边,引颈品饮清冽甘爽的清泉水,之后踏雪绕城行走数里,一声长鸣,振翅而去。清晨,有人将此事禀报太守。太守忙率人前往察看,果然有凤足印迹绕城一周。太守大喜,认为这才是新城理想的选址,忙组织人力筑之。新筑之城果然一牢永固,不再倒塌。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公元677年,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凤翔流传着许多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汉代刘项《列仙传》载,春秋时,有一个善吹箫的隐士叫萧史,能以箫作鸾凤声。偶遇秦穆公之女弄玉,恰好弄玉也十分喜爱吹箫,知音相遇,喜结伉俪,住在凤台(现在凤翔箫史宫村),每日由箫史教弄玉吹凤鸣之声,终于引来凤凰一群,箫史和弄玉双双乘鸾跨凤,升天而去。从此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世代相传,成为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追求自由爱情和夫妻美满婚姻的象征。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现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 凤翔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之一。佛教隋代传入凤翔,唐时鼎盛。目前最有名的是位于县城西部的灵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目前山青地绿,有“一揽众山低”的感觉。山中名景有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净慧寺居灵山之颠,是方圆200公里信众参禅拜佛的圣地。

凤翔是西府饮食文化的博物馆。文化交融带动了饮食交融形成了以豆花泡馍、臊子面、削劲面、腊驴肉、锅盔、搅团、面皮、泡油糕、凉粉、糖粽、蒸糕、羊肉泡等为重点、涵盖早、中、晚三餐的饮食特色。最有名的有四个:一是豆花泡馍。关中西部极有名气的“传统”早点,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吃法是将切成小块的锅盔和豆花倒入豆浆锅内煮稍许,盛入碗内,浇以豆浆,佐以调料,其质量要求是豆花嫩、豆浆“煎”、辣椒油“汪”,食后味道咸辣清香,营养高,易于消化,具有降低血脂等功效。二是腊驴肉。宫庭贡品,色泽红润,五味俱佳,百食不厌,是清爽可口的下酒佳肴,具有壮阳益肾功能,当年慈禧从北京逃到西安时就点名要吃凤翔腊驴肉。三是羊肉宴。凤翔有个大海子民俗村,据传该村是蒙古人的后裔,有女子杀羊、男子买羊卖羊肉的传统。目前,品味鲜羊肉、享受田园风光、过农家生活成为一大特色。四是臊子面。特点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相传苏轼在凤翔为官时,特别喜食臊子面,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现在西安最有名的永明臊子面店,就是凤翔人开的。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文化一词最早记载于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它是一个区域之魂。随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文化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文化的一大特性是需要展示,展示就要突破一些时空限制;展示文化,旅游无疑是最佳载体,加快培育和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也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绿色和谐新凤翔的迫切需要。绿色和谐新凤翔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和谐发展的社会,文化旅游是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和谐统一。二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县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文化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朝阳产业,涵盖面广,辐射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乘数效应”,对于拓展一二产业发展空间、推动第三产业繁荣、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三是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文化旅游业直接带动行业达14个、间接带动影响行业达47个,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就可直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7个就业机会。四是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按照文化旅游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狠抓城市规划,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市民素质,特别要依托东湖、秦穆公墓等项目,打造建设城市“新亮点”和城市“名片”,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加速撤县建市和建设关中西部明星城市进程。五是实现宝鸡建设旅游名市和凤翔建设旅游特色县目标,提高凤翔知名度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的途径把凤翔独特的文化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凤翔看文化、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路和重点

旅游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数量扩张,质量经营、创立品牌三个阶段,这是一条基本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和凤翔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凤翔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要突出历史人文特色,开发与保护并举,包装老景点与挖掘新景点并重,塑造精品,滚动发展,营创品牌,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县,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首先要做精规划。要以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县为目标,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突出先秦、民俗、苏轼、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彰显凤翔千年古县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科学制定和完善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做到一张图纸管到底,防止出现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

其次是特色包装。旅游实际是看感觉、看文化。要围绕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采取抓项目建设的办法,着力凸显六大文化特色景点:一是民俗文化游。叫响中国西部民俗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西府民间第一吃的口号,加快建设以泥塑、草编、剪纸等为重点的六营民俗产业园,提高大海子羊肉宴民俗村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建设地方特色饮食小吃城,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让游客参与其中、乐在其间。二是秦人寻根游。叫响秦人老家和秦文化发祥地的口号,建设先秦文化博物院和先秦遗址博物馆,开挖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保护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蕲年宫、秦穆公墓等建筑,让旅客了解历史,凭吊先祖,追根溯源;三是成事成才游。立足凤翔是秦国发迹、始皇加冕之地和科举中第者多的实际,建设始皇加冕台、科考中第台、穆公称霸台、萧史弄玉吹萧台等设施,搞好灵山净慧寺的环境整治,讲历史,讲传说,满足旅客求美、求福、求吉祥的心理。四是历史名胜游。打响苏轼文化口号,加快实施东湖综合整治工程进度,搞好古建筑维修,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北广场、西广场和南广场,建设古城墙公园等,尽快把东湖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区,擦亮凤翔的名片。五是西凤酒乡游。在柳林酒业工业园,规划建设十里酒城、西凤大道、西凤广场和亭子头侍郎府、知己楼,改造传统酒酿酒坊,让游客现场感受酿酒、品酒乐趣,感受酒乡魅力。六是休闲观光游。加快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和省级园林城市步伐,使凤翔绿起来;扩大正阳公司、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长青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发展农业观光游、工业园区游。

六大文化特色景点重点是挖掘,核心在项目包装。要依托现有资源,精心包装一批体现文化气息、历史特点的项目,当前要重点包装东湖、秦公一号大墓、灵山净慧寺、民俗产业园等项目。增强项目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三是内外协作。“内”主要是争取融入关中旅游环线,突出三方面对接:在发展定位上,充分发挥近郊旅居、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等,使凤翔成为西安、宝鸡旅游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在招商项目上,主动加强与西安、宝鸡旅游部门沟通对接,整合三地优势资源,共同策划包装招商项目,争取把我县旅游项目纳入西宝旅游招商盘子,依托西安招商窗口引进更多的优质旅游项目;在旅游线路上,主动与西宝旅游线路和市场捆绑运作,大力推出“六大文化旅游”,积极纳入西宝旅游线路进行策划编制,实现三地资源共享、客源互换,互动双赢。“外”就是跨区交流,围绕地名做文章,立足凤翔、东湖、先秦国都等名称,和国内与凤翔(凰)、苏轼、东湖及秦文化有关的地方结成友好城(县),吸引投资,加快发展。

四是强力营销。坚持走立体营销之路,叫响“六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一是聘请旅游专家对重要景区景点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和包装,做好一张导游图、一本旅游指南、一套VCD光盘、一本旅游画册、一个旅游网站等“五个一”基础工作,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生动逼真地强力宣传凤翔旅游;二是借助宝鸡“两节”和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举办具有浓郁凤翔特色的文化节、文化旅游展示会、研讨会等活动,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三是通过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传说故事,开展统一征集商标、命名、评定、注册等活动,提高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凤翔旅游知名度。四是认真抓好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深入挖掘、加工和包装具有凤翔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组织命名一批旅游指定产品,开设旅游商品专场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变过客为游客,变游客为食客,变食客为住客,变住客为购客,做足“食、住、行、游、购、娱”的文章,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五是规范管理。巩固提升县旅游集团公司、东湖和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的运营水平,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成立民间文化旅游公司,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抓紧组建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沟通政府与企业间关系,推动行业自律,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强化人才意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技术等级考核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景点讲解员和专业导游员,积极选派旅游管理人员到外地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切实加强领导,凝聚全县各级各部门力量,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