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开“账本”封堵公款消费黑洞
- 2011-05-06 16:43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 程志良 傅双琪 程义峰)中国将通过公开“账本”的方式,来遏制民众长期诟病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出国旅游。
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包括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
“三公”经费被肆意挥霍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问题之一。仅仅数周之前,国有企业中石化下属的广东分公司因购买“天价酒”曝光引发网民激烈批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分公司去年9月就购入158.9万元的白酒和红酒,其中包含30瓶单价为11999元的茅台酒。分公司总经理因此被免职。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曾介绍说,他本人8年来一直开着私车上下班,每个月领取1000元补贴,每年可节省公车支出约8万。少用一辆公车一年能省几万元,全国所有公车花销之巨可见一斑。
“三公消费”全国每年花了多少钱?对这个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确切答案,因此一些人将“三公消费”称作公款消费的黑洞。
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公开“三公”经费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了中国民众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一些网民评论道:“这是一大进步”;部分专家则认为,这将是对政府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监督。
中国主要门户网站之一新浪将消息挂在新闻头条位置后,数小时内就吸引了1000多名网友评论。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认为,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出国旅游是老百姓身边可见的不良现象,影响非常坏。如果“三公”经费不受约束地扩张,必将挤占其他方面的支出,长此以往还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他说,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打造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其行为必须受到约束,必须要接受公众监督。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说,政府预算和决算公开一直是中国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公开可以说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最新出台的措施一是扩大公开的广度,从中央到地方更多的政府部门落实预决算公开;二是加大公开的力度。
“国务院的决定在‘三公’方面是有突破的,可以看出政府推进预决算公开的决心。如果决定有效落实,将是以公开为途径加强了对政府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监督。这正是通过知情权的落实,实现公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王锡锌说。
王锡锌说,公开并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参与和监督。公开的一小步,可以说是中国建立公共财政、完善人民民主的一大步。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充分强调了财政预算公开的意义:“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要消除腐败的土壤,最根本的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让权力受到制约。
自2009年起,中国正式拉开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大幕,财政预算公开步伐明显加快。去年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要全部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还要公开部门决算。
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公开了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成为第一个公布“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受到舆论的广泛好评。
地方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当中,今年已有27个省(区、市)财政进行了公开。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地方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
中国2008年开始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理的行政事项,能够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有评论指出,3年来各地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公开方式不断创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继续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