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风采 >

到2020年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 2016-06-06 16:07

 

   新闻摘要

 
  未来的合肥,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近日出台《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市主要创新指标力争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并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发展目标—— 创新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前五
 
  根据实施方案,合肥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开放合作为动力,全链条推进产业创新,全要素搭建创新平台,全方位激励创新创业,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紧密衔接、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体系,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合肥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
 
  到2020年,合肥将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制度环境,主要创新指标力争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今后,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2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50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0%,新增国家级企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50家,建设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协同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 强化前沿技术创新话语权
 
  未来,合肥将建成一批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平台。
 
  面向国家、省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合肥将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大科学装置,争取国家在肥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建设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信息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创新研究,实现以原始创新为源头的创新链与高端产业链的直接对接,打通原始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强化合肥在前沿高技术创新中的话语权。
 
  同时,合肥将打造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中心等一批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强化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推进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燃气轮机、高端数控机床、量子通信、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等一批国家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此外,合肥将加快推进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交流,支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来肥合作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
 
  人才支撑——

  多重优惠政策打造人才高地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合肥将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引进计划,引进200个左右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肥创新创业。实施领军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引进200名左右能突破关键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合肥计划培养和扶持本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大力培养集聚支撑创新发展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合肥将积极探索高端创新创业平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经验,对其人才引进、项目开发、成果转化等每年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支持。不仅如此,合肥还将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快落实和推进职称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对优秀人才表扬和奖励力度。此外,还将优化人才生活保障、人才配套服务、专项服务制度等工作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来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记者 许超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