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发布
- 2022-12-05 13:14
2022年12月4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在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CGGI)。这是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自2017年发布全球首份《绿色治理准则》,并于2018-2021年连续四次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后,对绿色治理(ESG)评价系统的再次应用。
当前,环境和发展间的冲突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总体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成为共识。随着ESG投资规模创出新高,ESG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蓬勃发展,以及ESG信息披露政策不断加强,ESG已逐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工具和行动指南。
在此背景下,“天人合一”的绿色治理观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被提出,重视环境(E)和社会(S)的治理就是绿色治理(ESG)。在推广与落实《绿色治理准则》的基础上,秉持绿色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原则,通过构建绿色治理(ESG)指数,有效评价绿色治理的实际效果,可以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绿色治理的基本情况与水平,从而客观地反映作为绿色治理关键行动者的上市公司绿色治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这对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总体状况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的有效评价样本为1366家(截止到2022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剔除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其中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1025家,创业板非金融上市公司146家,科创板上市公司84家,金融机构111家。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评价系统主要涉及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四个维度。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平均值为56.58,较2021年的56.13提高了0.45,上市公司绿色治理仍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四大维度状况
从绿色治理(ESG)四大维度来看,绿色治理责任平均值最高,为59.72,说明上市公司在绿色公益等外部性绿色活动中表现较好,社会责任感和包容性较强;绿色治理效能维度次高,为57.97,说明上市公司在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方面表现也相对良好,而绿色治理架构和绿色治理机制的平均值相对较低,仅为56.54和56.47,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绿色治理架构和机制顶层设计方面较为薄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与2021年各维度平均值相比,四个维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绿色治理架构提升明显(提升0.73)。这说明上市公司更加重视绿色治理理念,同时将其融入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渗透到公司制度层面。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表现较好,指数平均值为56.84,继续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在四大维度比较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各个维度均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各市场板块状况
在2022年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评价中,按照市场板块对样本公司进行划分,科创板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位居首位,平均值达到56.79;其次为主板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6.74;上市金融机构绿色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6.28;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指数最低,为55.62。科创板和主板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去年相比,2022年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平均值在金融机构、主板和科创板均有所上升,而在创业板下降幅度较大。
主板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绿色治理责任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6.72、56.44、58.48和59.69。与2021年相比,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四大维度的平均值均有所上升,同比分别提高了0.92、0.33、0.72和0.51。其中,绿色治理架构提升显著,主要由绿色理念与战略推动,这说明更多的主板上市公司已在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中嵌入绿色理念。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绿色治理责任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5.76、56.33、56.85和59.94。相比于202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除绿色治理责任维度略有上升外,其余各维度均有所下降,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和绿色治理效能维度分别减少了0.53、0.93和0.05。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机制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绿色运营(-3.43),反映了创业板公司在绿色供应链方面的突出挑战。
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绿色治理责任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5.67、56.29、58.01和59.71。相比于2021年,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效能均有显著提高,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62和1.10,而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责任维度仅提高0.27和0.40。其中,绿色治理架构提升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绿色组织与运行方面,制定环境准则、条款或方案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比例提升较大。
上市金融机构的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绿色治理责任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6.52、57.08、54.64和59.71。上市金融机构的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指数的平均值相比上年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2.65、0.06和1.24,而绿色治理机制维度较2021年下降了0.21。在绿色治理架构和绿色治理责任维度、绿色理念与战略、绿色组织与运行、绿色信息披露等要素均有明显上升,主要是由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在以上方面显著优势推动所致。
提升我国绿色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绿色治理制度供给,以准则导向提升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水平。在全球首份《绿色治理准则》(2017)的基础上,建议加快推出《上市公司绿色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绿色治理信息披露指引》等基本绿色治理(ESG)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出台《上市公司分行业绿色治理信息披露指南》等,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践行绿色治理提供更具体可行的操作标准。
第二,引导上市公司完善绿色治理架构和机制,实现环境和社会责任“内生嵌入”。在环境规制和利益相关者期望等外部压力下,“被动回应”的绿色治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的提升,但难以实现环境和社会责任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内生嵌入”,应进一步完善绿色治理架构和绿色治理机制,在绿色组织与运行、绿色行政、绿色考评等方面真正落实绿色治理理念,强化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绿色治理责任,完善绿色激励、绿色约束与处罚机制。
第三,发挥国有企业绿色治理标杆作用,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面临更强的环境规制的监管约束,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水平更高。应促进和推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绿色治理方面持续发挥标杆作用,倡导最佳绿色治理实践公司的规范做法,特别是在绿色理念与战略等方面。
第四,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治理转型,提升供应链绿色协同效应。成长型创业企业由于资源约束在减碳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应利用创业板新兴产业公司的技术优势,通过数字化等手段的有效应用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在使用绿色设备,实行绿色采购、包装、仓储和运输等方面实现创新升级,提升企业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实现供应链绿色协同发展。
第五,升级绿色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上市公司绿色信息披露质量。监管机构可以按照“不遵守就解释”的半强制性规定,要求重污染等重点行业上市公司定期、充分、及时披露ESG报告,并逐步推广至全部上市公司范畴。要求上市公司在绿色治理(ESG)框架下统筹披露治理、社会和环境信息,尽可能披露定量信息及实质性信息,避免空谈口号而务实不足的“漂绿”行为。
第六,持续推广绿色治理股价指数,践行价值投资与绿色治理的有机结合。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绿色治理溢价凸显,在绿色治理指数跑赢大盘的基础上,以经济回报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地践行绿色治理,将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创造企业-环境-社会共享价值的内在动力。推动机构投资者推出绿色治理投资基金组合,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能带来超额回报的价值投资选择,增强投资者信心,传递资本市场正能量。(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