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投融资激活“一带一路”新发展
- 2018-08-28 15:54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当中。“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在中企积极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巨大的绿色投融资空间也得到极大激发。
中企积极践行绿色“一带一路”
5年来,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在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82家,新增投资25.9亿美元,占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总投资的87%。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合作领域快速推进的同时,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践行。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利芳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能源以及钢铁、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具有环境敏感性。此外,“一带一路” 65个沿线国家基本是发展中国家,环境相对比较脆弱。
环境治理项目为中国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开启了新的空间。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执行秘书长、亿利资源集团副总裁赵勇表示,库布其沙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可以借鉴库布其的模式和经验。“去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库布其设立了‘一带一路’沙漠经济创新中心,现在中心工作已启动。”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罗世礼表示,目前,已有15个联合国机构和中方有关机构签订了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协议。这些协议核心是致力于打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之间的协同效应。
“‘一带一路’建设蕴含巨大绿色机遇与潜力,绿色‘一带一路’可为沿线国家人员交流提供更广的平台,为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拓展合作渠道,帮助提升环境管理能力,推动环保科技产业合作。”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军指出。
“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需求巨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物流、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存在大量投融资需求。然而,相关国家国内资金供给严重不足。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日前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到2020年,除了中国之外,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需求每年大约需要6000多亿美元。但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能够提供的资金总额只有1/3左右。而这20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还需要很多苛刻条件才能够满足。
巨额投资缺口之下,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显示,仅中资银行方面,截至2017年末,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分支机构,参与近3000个“一带一路”项目,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多亿美元。主要用于能源、装备制造以及支持当地出口。
此外,内蒙古、浙江、新疆、广州、贵州、安徽、江苏、海南、山东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基金。“目前全国试点省份绿色项目库的构建,以及发改委、财政部的政府引导基金,科技部的绿色技术数据库等,都是绿色金融的创新。绿色基金板块也会成为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动力。”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安国俊表示。
周军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尤其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方兴未艾的绿色金融机制和绿色信贷政策,正在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节能环保产业,丝路基金、亚投行也一直关注和支持绿色投资。
周延礼还特别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要提升保险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的产品、机构、人才等要素水平,顺应“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趋势,加快保险国际化的步伐。
不断提升绿色投资效益
“‘一带一路’为新一代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企业在利用好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必须下大力气培育绿色发展的技术,这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朱寿庆表示。
“中国对外输出的是高效、清洁、低碳的产能,这是我们的方向。”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项目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要非常注意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要尽量少用化石能源。即便用化石能源,也要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出台相关标准,不仅要满足当地标准,还要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对“走出去”的企业提出更高标准。
绿色项目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市场,而绿色金融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基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基于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都有必要发展绿色金融。所谓绿色金融就是要为绿色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就是投融资的服务要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污水处理、大气污染的治理等提供融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表示,中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也证明了绿色金融之路在中国是行得通的。我们要把绿色金融之路,尤其是绿色投资效益推向全世界,向全世界分享我们的方案,这就是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
据杨富强介绍,目前已制订了各种各样的绿色指标体系,要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知道哪些项目可以支持,哪些项目风险比较高,应适可而止。“金融是重要的手段,要通过市场机制,通过把好金融关口,支持绿色之路持续走下去,为发展中国家谋取更大的利益。”
虽然在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方面已经有所探索,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行业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不尽相同,国际社会也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绿色项目标准。目前我们国家在绿色产业标准化的发展进程相对比较快,但仍存在可操作性、及时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翟永平表示,在政策环境上,碳税、排污税的征收等可能会改善一些问题,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绿色成本和收入分担的问题。在解决绿色的收益和成本这对矛盾的时候,应考虑引入高技术、新技术、数字技术,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绿色项目的成本问题。“让绿色项目有收益,这个事情才能做下去,才能做好。”(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文博 班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