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国内要闻 >

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财政改革信号

  • 2013-07-04 08:58

 

 

激活财政存量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财政改革信号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韩洁 高立) 针对审计署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

 

    “盘活存量的逻辑在于,一方面我们缺钱,但同时我们又有大量的资金趴在账上没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之所以要盘活财政资金存量,主要是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一些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审计署报告指出,当前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一些部门预算执行仍不到位,预算的约束力有待增强。如此次审计涉及的部门预算有16%未执行,形成结转结余356.34亿元。一些单位还存在违规多申领财政资金、套取或挪用财政资金用于发放津补贴、修建办公楼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各部门、各单位既要积极整改,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要针对一些方面存在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等情况,以整改为契机,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特别是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传递出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改革信号。”马海涛说。

 

    他指出,当前中国财政收入已经告别了高增长时代,今年前5个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6%,中央财政收入只增长0.1%。“要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就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起来,不能让它闲置。”

 

    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要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坚决把扶贫、社保资金等群众的“保命钱”看住。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点就要把财政资金用在保民生、调结构上,尤其在调结构上用好,集中有限资金实现稳增长。”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用好财政政策有助于释放内需潜力,如加大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都可以拉动一系列需求。

 

    针对当前财政收支紧张状况,此次会议还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白景明表示,会议强调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一个方面强调要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也传递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现有的资金用好,用在民生迫切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信号。

 

    针对近期金融市场状况,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在谈到货币资金时也提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对于“盘活货币存量”和“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白景明指出,两个“盘活”联系密切,相互支持。盘活了货币资金,使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带动财税增长;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把存量财政资金更好地用在调结构上,可以促进消费,为盘活货币资金创造条件。

 

    “中国目前正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增长不是简单地靠释放货币,也不是靠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而要靠制度变革来实现稳增长。”白景明表示,盘活两个存量既有利于财政金融内部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