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亟待技术突破
- 2012-06-11 14:46
新华网记者对话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主席康飞宇:低碳发展亟待技术突破
新华网记者 房玉茜
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求技术创新,更要提倡与之相应的生活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离我们有多远?目前低碳生活方式推广情况怎样?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在哪里?新华网记者近日专访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主席康飞宇教授。
技术突破是推行低碳经济的关键
新华网记者:我国许多城市提出低碳发展的理念,目前建设进展如何?
康飞宇:实现国民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要研发低碳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碳排放强度的逐步降低,为最后碳排放总量的降低创造条件。这些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也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创新。
实现国民经济整体向低碳方向发展,需要加强对话和沟通,培养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的理念,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就是想建成一个低碳技术推广与共享的平台。
新华网记者: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意识到建设“低碳城市”任务的艰巨性。如何看待这场持久战?难点在哪里?
康飞宇:2010年,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启动低碳建设试点工作。除了上述省市外,还有近百个城市提出要探索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或者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路。
国家发改委为广东等省市确定的任务中,有两项是真正的难点: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做好这两项不能靠纸上谈兵,需要企业和消费者扎扎实实地参与。要让消费者买单,就要先满足其需求;企业要在低碳发展中实现赢利,才能发展壮大。这不仅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更需要企业实现商业和技术上的创新。目前我国在低碳技术专利上所占份额很低,要在世界未来的低碳经济中竞争胜出,任重而道远。
“只要转变观念,低碳生活离我们就很近了”
新华网记者:一些网友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也有网友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实现。低碳生活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我们每个人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
康飞宇:讲到低碳,很多人想到的是工业企业采取措施节能减排。其实低碳与每个机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离我们并不遥远。低碳生活就是要人人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比如,空调温度设定夏天不低于26,冬天不高于21摄氏度;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少用一次性筷子,办公室里推广无纸化办公;出行多选择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垃圾处理尽量实现分类……这些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事,也是能够做得到的。试想如果每人每天都能节约一点,十三亿中国人一天就能够减排许多。只要转变观念,低碳生活离我们就很近了。
科技引领人们享受低碳生活
新华网记者:在许多网友印象中,低碳生活追求纯天然,似乎和现代化的舒适便捷相悖。像一些国家流行环保又健身的“自行车热”,在北京看起来不太可行。请问,推行低碳生活会不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麻烦?目前低碳生活的推广普及进行得怎样?
康飞宇:从长远看,低碳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追求舒适生活是一致的。如果不走低碳的路子,资源枯竭了,生态破坏了,拿什么来发展经济呢?经济发展停滞、环境破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灾难,更谈不上什么舒适生活了。
就低碳生活普及情况而言,除了个人生活理念的改变外,低碳生活的普及程度和低碳技术的普及率息息相关。建筑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排水,食用纯天然食物和使用可循环的用品,在许多城市成为时尚,这就是低碳生活的表现。
融入自然,身心赏悦;崇尚简朴,反对奢华;追求原生态,表露自然美,这些没有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反而能够使我们活得踏实。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大家才能够过上长久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