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让网络成为农家“小诸葛”
- 2011-09-29 16:33
(走基层·现场目击)文化共享让网络成为农家“小诸葛”
新华网合肥9月29日电(记者代群、杨玉华)输入“2011稻谷价格”,点击搜索,页面迅速跳转,70多万条信息自动分页排列显示。从稻谷价格行情到2011稻谷最低收购价再到各地行情,张献中不停点击着鼠标,看得目不暇接。三个钟头一晃而过,他却浑然不觉。
安徽文化之乡太湖县正在实施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使偏居乡野的村民足不出户便可“家事、国事、天下事”尽览眼前。
张献中所在的太湖县小池镇中心村,自2009年开始实施乡村文化共享工程。在村部专门辟出的一间屋子里,记者看到4台崭新的电脑排成一列,村民不仅可以在此上网,还能通过登录文化部门的网站,实现与城里各种文化资讯的共享,实现“坐在农家听名角唱戏,看流行大片”。
张献中是中心村的种粮大户,种了300多亩水稻,自从村部设了这个上网点,他没事爱往这里跑,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他告诉记者,这几台电脑好似一个“小诸葛”,随时为他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去年,他的水稻生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病,用了多种办法防治也不见效。后来,他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这个病叫“灰飞虱”。按照网上提供的办法,他很快就将这个病治好了。
“这不,最近收稻子了,一吃完饭我就来瞅瞅稻子价格。看来看去,还是觉得现在价格有点低,还是等等再出手吧。”张献中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
负责小池镇中心村文化共享服务点管理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郝飞在此工作了一年多,每天早8点上班,晚5点下班,担负这4台电脑的使用指导和技术维护。在她看来,小小阅览室就是村里的文化活动室,村民上网全是免费,兴趣特别浓。一些种养大户在这里随时可以解决种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老年人爱到这里看黄梅戏和战争电影。周末很多孩子还要来这里查资料,学习上网操作。
记者看到,虽然已近晚饭时间,4台电脑前却座无虚席。看新闻的、查粮价的、找病虫害资料的,尽管打字不太熟练,大家却十分认真,没有一个人有要走的意思。
在服务点的墙上挂着上网登记簿,随手翻开,从今年3月1日至8月30日的登记人数,粗粗数来,有100余人。查看内容包括招工信息、春耕影片、卤菜样式做法、养殖技术等。这些查阅内容诉说着农家人的信息渴求和网络的威力。
长期致力于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太湖县图书馆馆长、文化共享工程县中心的负责人曾玉琴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化共享工程给农民带去了文化娱乐和实用信息,是连接信息时代城乡数字化鸿沟的重要桥梁。
去年该县还专门为10个行政村配备了40台电脑,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共享工程的覆盖面。太湖县最偏远的吴俊村距离县城100多公里,海拔1100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老百姓平时打电话都很不方便。自从文化共享工程进村之后,这里的老百姓说他们天天像过年一样。因为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听到黄梅戏、看到电影,现在有空天天都能看。
太湖县是安徽省最早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县,尽管这里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贫困县,但该县仍在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不断加大投入。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太湖县已经实现文化共享工程100%覆盖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