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成为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新重点
- 2011-07-28 09:49
随着中国产业发展和升级对技术需求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自主创新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5年9月15日,在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上, 信息产业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黄铁军秘书长说,由中国牵头制订的、世界水平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简称AVS标准),已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可,完成了国家标准公示。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技术一直是中国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产业发展和升级对技术需求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人们意识到,今后如果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靠大量引进国外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将付出巨额成本。因此,从政府到企业,自主创新日益受到重视。
不久前,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的建议》中,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点,已被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已出现一批自主创新技术
黄铁军说,参与审定AVS标准的审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AVS在技术、专利、标准三个方面创新突出,是关系到国家数字音视频产业发展和重大利益的基础标准。委员会还建议,希望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等重大音视频应用领域采用这一自主标准。
黄铁军说:“AVS标准中,不但90%的专利为国内持有,而且在技术性能上是当前使用的国际标准(MPEG-2)的两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提出一个真正‘合理的’的价格,例如,一个解码器一元钱。”
中国家电知名品牌海尔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海尔近年开发出的双动力洗衣机,拥有30多项专利技术的,创新地将波轮、滚筒、搅拌机三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开创了世界洗衣机发展新的里程。因其突破性的创新,双动力洗衣机去年6月获得了法国列宾国际惟一发明金奖,为中国家电开创了先河。
“在吃过苦头和尝到甜头之后,中国企业已经渐渐认识到,发展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是长久之道。”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许章林说。
在高清晰影碟机领域,没有核心技术让中国企业处境尴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DVD生产国,中国共有150家企业生产DVD,每年产量多达1500多万台,其中1000万台出口国外市场。由于没有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中国出口的DVD多次遭遇封杀。在该领域中,无论VCD、超级VCD还是DVD,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少数厂商手中。国外生产DVD部件或整机的企业,往往是DVD技术联盟的成员,彼此之间互免了专利费。被排斥在门外的中国DVD企业则被要求交纳专利费。
黄铁军秘书长说,目前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音视频编码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的MPEG标准,自1994年起,每台MPFG-2解码设备要收取2.5美元的专利费,1999年,新一代的MPEG-4,每台设备要收取0.2美元,而且运营商要按时间(2美分/小时)缴纳庞大的专利费。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今后10年大陆将有4亿台以上的MPEG-2设备需要缴费,共计10亿美元,此外,我们还难以进入产业上游,例如芯片,在利润最厚的部分没有话语权,在终端品牌方面受到打击。以4亿颗芯片计算,每个价格10美元,是一个40亿美元的直接市场,又可以带动约40亿美元的软件市场,120亿美元的系统市场,共计200亿美元的市场。
从去年开始,EVD、HDV等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新一代高清晰影碟机标准陆续出台,并将与以东芝、NEC为代表推出的HD-DVD标准同台竞技。目前EVD技术标准已被国际标准组织受理,有望成为国际标准。
技术“拷贝”代价太大
数字显示,中国为知识产权支付的“学费”累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立法体系已按照入世承诺基本完成调整。中国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日益规范,向外国企业支付的专利使用费也相应大幅上升,这就使得那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越来越难以为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他认为,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和升级对技术需求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如果经济沿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进技术进步,必将难以承受大量引进技术的巨额成本。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从国家战略出发会对转让技术持谨慎或封锁的态度,继续从国外引进更先进的技术的障碍和难度增加。无论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业已形成的经济、科技基础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加剧的形势看,中国都到了加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阶段。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的建议》中,进行科研创新的主体已经被确定为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认为,在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中,国家是制定者,但具体实施战略的时候,关键在于企业,战略最终要通过企业创新来实现。国家需要创造一个环境,使企业成为知识创新主体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认为,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中国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因此,应该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鲁敏同意这一看法,他说:“企业做科研和科研院所做科研的出发点不一样。企业最了解市场,最注重效益。”
据专家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中,企业支出远高于政府支出,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在科研经费支出中占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前100大的企业的科研经费支出占整个企业支出的50%以上。
目前在中国,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中,企业投入已占到60%以上。但是中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国务委员陈至立说,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以后,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文/吕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