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洞察当中产生中国新的模式
- 2007-04-12 14:34
江南春:洞察当中产生中国新的模式
文/江南春
2006年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于11月8日在北京饭店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主题为:创意·创新·创造。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以下为分众传媒的首席执行官江南春先生精彩演讲:
江南春:我简短的跟大家分享我的观点,今天题目是中国式创新,以我自己的体会,我有一个体会源于一种洞察,实际上源于对消费者的很多的变化形态的一个洞察。我就是说从洞察开始讲起,以分众为案例,你可以看到分众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模式,它是在全国没有的模式当中,创造出全新的模式。所以我在美国经常接到投资者挑战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项目在美国没有成功过,我想在中国有很多特殊的国情,有很多中国消费者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这些特点的洞察当中,才会有中国新模式的产生。当时我2002年做分众之前,在广告节上讲,讲整个广告代理公司转向新媒体的研究,当时很多人问我什么样的新媒体会成功,当时我谈了我的四个洞察:
第一,利用高科技技术使其发生根本变化,比如原来报纸是黑白的,后来变成彩色,印刷技术改变使得广告的表现力发生改变。互联网广告从原来的FLASH到现在的流媒体大家看到,原来马路上都是灯箱,现在是LED,把灯箱完全变成了视频化了。这种项目的改变。包括像手机未来3G时代的手机,一定会给手机作为广告载体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第二,未来中国的媒体一定从大众向分众的转变,1992年的时候中国不需要分众这个词语,那个时候只有官员和百姓之分,没有社会阶级之分,今天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分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的目标受众。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去比汽车有没有阶级,有阶级,住房有没有阶级,有阶级。我觉得连一瓶洗发水上都可以看到阶级。比如看到蜂花、飘柔、沙宣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细分化的产品通过特定传播渠道打到所需要的客户群当中,这种需求非常明显,未来的媒体是从大众向分众转变,大众媒体并不是今天有了一对一就替代了分众,有了分众就替代了大众,这不是替代的过程,而是结构如何更加合理的过程。我相信未来中国的行销趋势也是这样,就是伊拉克战争一样,伊拉克战争最初模式是“沙漠风暴”,什么叫做沙漠风暴,就是炸三遍看有没有人活着,这个主要是以CCTV覆盖的模式,第二场战争叫“沙漠之狐”,只打共和国卫队,然后不要殃及到周边平民,第三种就是“斩首行动”,未来市场是从大众到分众一对一转变过程,长期共存结构更加合理的过程。
第三,我当时洞察,重新思考广告应该有的时间和空间,在座很多广告主都会觉得钱越花越多,效果变的越来越不确定。一个部分就是广告干扰度很高,我印象很深,我1992年刚刚出道的时候,主要工作是在新闻晚报门口排队。那个时候我们一个多小时看报纸,一个多小时看报纸报纸只有八个版,来回看完以后,连中缝效果都很好。中国人十年前和十年后看报纸的时间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看报纸人越来越少,但是报纸种类页数越来越多。单位产生的价值越来越少。电视也是这样,20年前我看过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视剧,叫做《上海滩》,当时怦怦怦三枪,然后出现了一个水塔牌洋伞。20年前的广告非常深刻,中国人看电视的时候每况愈下的。都市白领一两个小时看电视,真正看广告的时间5到10分钟,这个当中有70个人要争夺他的注意力,我肯定不能做71个,72个,因为我们打不过他,人有24个小时,我们看看哪些地方没有广告,把媒体植入进去,成为唯一一种广告形式,如果与其跟别人争夺70多个5到10分钟的时间,不如自己创造一个时空,电视广告属于夜晚的,白天为什么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亢奋的白天为什么没有电视广告存在,电视广告是家里的,一个人一天会去往很多地方,换个角度,看到白天户外广告市场就会存在。
最后看到每天遇到很多公车,上面有很多的广告,如果想想大脑也是一片空白,我当时提出了强制性的未来,第一视觉的强制,非常狭小的空间当中很难回避,比如楼宇电视,让你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很难回避它的存在,第二特征选择特定时间和空间,当时很多人挑战分众,都是广告谁看,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传统的媒体有很好的内容吸引了注意力,一不小心撞上了广告,这是很正确的思维,今天大家碰到广告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家看到广告立刻转台占到49%,看到广告不转台两分钟时间的占到42.8%,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碰到广告以后,我原来以为是不是碰到广告,节目越好,比如超级女生,节目很好,是不是广告就会,我们看到的收视状况,第一次你可以接受,不知道后面有多少广告,一下子10分钟了,实在无法忍受。第二次知道你的广告时间了,就会看一圈再转。大家越来越讲植入式广告,怎么把广告植入到内容当中,消费内容的时候,无法回避它的存在,同时分众传媒根本没有内容,把广告放在比广告更无聊的空间当中,当一个人处置再生比广告更无聊的空间当中,广告就看了,世界上最难看的杂志是什么吗?是航空杂志,电梯口就是这样一个概念,电梯口就是一个短暂滞留时间。这个时候只要有一点信息就会引发你的观点获得你的注意。在电梯口你是无聊做选择,人们对广告的态度反而打开,如果广告媒体,一百人路过,三十人看我认为这个媒体就是无比强势。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洞察,这些洞察之后,才有了后来很多分众做的一系列的事情。分众定位为最大的生活圈媒体。我觉得五年前很多广告主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我有一亿预算,多少电视,多少报纸,多少户外,这是媒体为中心的思路,但是现在之后,我碰到很多广告主不是这样想,不研究媒体,研究我受众究竟是谁,生活形态是怎样,生活形态什么是媒体接触点,接触点上什么是最有效的沟通形式,沟通方式,谁能把广告植入到目标形态,生活轨迹当中,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种媒体杀伤力不断增加,晚上看电视的接触点是电视,看电视除了中老年接触概率越来越高以外,年轻人的接触是很少了。走在马路上可以看到OED的联播网,在车里可以看到手机的广告,给我当时很深印象,我在2002年在去想到底做什么,发现电视报纸都是国家的,办不了,户外才是民营进入并且赚钱的,我到徐家汇一看,只要是屋顶都是广告。我发现我又没有饭吃了,我当时重新思考,我的问题在哪,我思考的问题是地理位置为核心,讲户外媒体就是哪些好位置上。比如换个角度,不想地理位置,比如关注人,你把广告植入到每天的规律和形态当中,就会频繁相遇,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回过家正常吗?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上过班正常吗?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去过便利店大超市正常吗?你换个角度,原来中国公寓电梯海报可以是一个全国性的广告,中国的楼宇广告会成为大家的一个轨迹,真正对中国人,中国形态的改变洞察,会产生新的转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