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

  • 2010-07-19 09:4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这当中民营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实现均衡、可持续增长的新阶段。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意义在于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效率提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成为检验一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国民经济,难以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和有效投资领域。如果大规模扩大投资,只能是在原有经济结构基础上重新投资,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结构同构化问题,结构升级迟缓,经济效率低下。只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在结构调整升级中有所作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创新主体。重大技术创新,必须主要依靠适应市场竞争的大企业。这是因为,重大技术创新需要具备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大企业在承担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进而保持创新的可持续性上更具优势。目前,我国的大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不仅肩负市场经营任务,还肩负贯彻国家意志、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职责与功能,其产权性质及行为特征和约束准则的特殊性使之难以(也不应当)首先服从市场准则的约束而仅从满足市场需要和增加企业利润的角度来制定企业战略。所以,仅仅依靠国有大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难以完全满足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民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但目前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研发资金匮乏,技术创新风险难以广泛分摊,大多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因此,要培育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主体,就应当在大力推进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同时,重点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应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治理结构,以现代市场服务体系为支撑,特别是以现代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土地等自然资源相关权益的市场化作为民营企业成长的基本制度保障,努力培育大型和特大型民营企业。当然,在着力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时,也不能忽视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应当看到,很多重大技术创新是在众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繁荣市场、创造需求以及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资金缺乏和支持政策尚不健全成为其开展科技创新的瓶颈,也制约了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是培育内生的结构调整动力和能力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和发展的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点,在体制上必须保证经济短期增长中具有内在的克服经济失衡的动力、经济长期发展中具有内生的调整结构的能力。这里,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提升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史来看,当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当我国经济增长相对迟缓、失业率上升造成就业压力较大时,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显著。而且,从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效率较高,其占用的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源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比要低许多。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较明显的反周期特性,或者说能够提供克服经济失衡的动力。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大而强的民营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均衡增长十分必要。另一方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演进来看,民营企业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民营企业对价格和市场需求反应敏锐,在新产品开发改进和学习模仿等方面反应迅速、成功率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民营企业通过竞争性淘汰形成市场集中和规模经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

(刘伟 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人民日报》2010年07月14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