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简版)》(五)
- 2013-01-22 14:26
2012中国创新科技园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2011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1.9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七分之一,同比增长23.2%,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
中关村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过50项,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四分之一,“973项目”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创制了TD-SCDMA、McWill、闪联等86项重要国际标准,798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8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关村将建立并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面向未来,中关村示范区将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发展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五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参与产业高端分工、创新浪潮持续涌现、骨干企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链条不断延伸的产业创新集群。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具备了建设高水平自主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终将建设成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高地,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及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支撑中国第三增长极的重要创新极,成为科技创业者的乐园,科技人才的理想憩息地。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注册企业1546家,初步形成了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群。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4亿元,GDP 265亿元,外贸出口1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84.3亿元。2011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9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8%。
南京高新区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战场,致力于构筑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扶持自主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环境。现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累计孵化企业千余家,毕业企业400余家。
“十二五”期间,南京高新区将坚持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战略,全力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成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南京创新驱动引领区和江北经济发展主引擎。
上海张江高新区
上海张江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8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在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来,上海张江高新区创新步伐加快,目前已经聚集了世界500强中的300多个,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科技 产业聚集地,是政府管理创新示范区和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成立以来,在国家、省、市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都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产业发展、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新城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在全省率先迈入“千亿工业园区”行列,实现产业增加值1573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3496亿元人民币,技工贸总收入4445亿元人民币。最近几年,在科技部举行的综合评比中,成都高新区连续保持第四名、中西部第一位。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南部园区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和以金融、总部为主导的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定位,重点发展软件外包、科技创新、现代商贸、文化会展等高端产业,建设宜业宜居宜人的现代化新城;西部园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按照“业态完整的高科技工业发展区”的定位,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显示、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西部园区内建有一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8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园区以发展研发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型服务业为主,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光伏、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20多年来,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西安高新区已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确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
深圳高新区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已形成了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群,自主知识产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1年发明专利8966件,占深圳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1%。由政府、院校、留学生协会等共同创办的孵化器群已经形成,为“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企业资源。汇聚53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培养高级人才,孵化企业,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昆山高新区
昆山高新区是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内首家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的县域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获准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的县域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形成了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产业集群、以太阳能、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和以新型平板显示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中模具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已先后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产业和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昆山高新区以不足全市八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贡献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吸引汇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工商企业和三分之一的发明专利,成为昆山新兴产业的先行区、创新驱动的示范区、低碳经济的试验区。
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启动,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其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均给予了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园区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1年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集约发展水平领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保指标连续3年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以占全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两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的省级高新区,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安徽省第二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芜湖高新区多年来一直以坚持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注重规模与质量并重,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在奇瑞新能源汽车、华东光电、海螺集团、中集瑞江、中航集团、美国德尔福、日本川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下,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四大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