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理论 >

《2006-2010建设创新型国家白皮书》(四)

  • 2011-08-26 11:42
1.2.2  国家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与“十一五”后评价
 
    2006-2020年期间,将是中国先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21世纪前50年)长远设想的前两步(2010年和2020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创新时期,更是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的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的战略机遇时期。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要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打造创新型国家。为此,我们需要立足中国国情,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立足现实,准确评估“十一五”期间国家创新能力,前瞻性构想和设计2020年第二步创新型国家战略设想和发展目标。
 
    (1)国家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指标
 
    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衡量标准比较简单,只有四条:1)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2)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3)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4)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专利总量的绝大多数。
 
    本报告建议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体指标与分级指标。其中总体指标为:【科技进步贡献率>70%;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2%;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30%;三方专利数】;分级指标分为三级。一级指标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潜力;其中创新投入包括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政策投入;创新产出包括知识产权、应用绩效、创新储备;创新潜力包括创新成本及创新基地与集群等。
   ① 物质资本投入可选指标为:(1)政府研发支出占GDP比例(%);(2)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例(%);(3)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例(%);(4)R&D总支出。
  ② 人力资本投入可选指标为:(1)每千人中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人);(2)每千人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人);(3)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4)科学与工程类毕业生占三级教育毕业生比例(%);(5)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员所占比重(%)
  ③政策投入可选指标为:(1)公司研发税收补贴率(%);(2)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分);(3)政府效率(分);(4)贸易开放度(%);(5)反垄断程度(分)
  ④知识产权可选指标为:(1)百万人口三方专利数(件/百万人);(2)专利密度(件/百万美元);(3)百万人口科学与工程类论文数量(篇/百万人)
  ⑤应用绩效可选指标为:(1)高科技产品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例(%);(2)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比例(%);(3)全要素生产率每1000美元GDP能耗下降百分比 (%);(4)年完成国家级课题数
  ⑥创新储备可选指标为:(1)高等教育(三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2)信息和通信技术投入占GDP比例(%);(3)人口流动率(%);(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5)二、三次产业总产值/GDP(%)
  ⑦创新成本可选指标为:(1)每1000美元GDP能耗;(2)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
  ⑧创新基地与集群可选指标为: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园区数量
 
    (2)后评价——以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十一五”期间的创新
 
注:a.为世界普遍公认创新型国家标准;b.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划2020年达到据。C. 企业研发税收补贴费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资本的150%在税前摊销。006年沿用的是:国税发[1999]49号《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二条、第四条已废止。
另,2020年创新型国家标准【加粗数字】为本报告建议指标,待进一步反复研究论证。2009年的【紫色数字】表明从2006年到2009年增长性比较明显的指标数据。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进行分析,对“十一五”期间创新国家建设进行评价。31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表征的创新发展效果较佳。总体而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能反映“十一五”期间的创新效果,政府的主动创新最为显著;2007年至2009年,国家科技计划中央财政拨款564.29亿元,人才投入方面,2009年参与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实施的科研人员约33万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2.06万人,约占36.5%。总体来看,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数量不断增长。创新产出方面,创新激发的民众主动参与创新过程效果明显,重点表现为本国居民申请专利数的大量增加。2007到2009年,出版科技专著、发表国际论文、申请发明专利数量不断攀升,高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强劲。创新储备方面,高等教育受教育人群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就业人群扩大。创新成本方面,单位GDP耗能逐年减少,但仍需继续关注。政府政策投入方面,根据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政府效率、反垄断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方面阶段成果不并显著,要达到2020年良好的目标需要加强。
  
① 数据来源:科技部《2010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
 
 
 《2006-2010建设创新型国家白皮书》由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