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苏州高新区咬紧“新”字诀,做强创新主阵地

  • 2019-11-25 15:53

 

   进入冬天,科创高地苏州高新区迎来一波创新热潮。

 
  11月20日,投资规模40亿元的26个项目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集中签约,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超百亿元;11月19日,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联络处在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揭牌,助力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精准“联姻”;11月18日,贯穿苏州高新区的轨交3号线竣工验收。
 
  点燃这股热潮的,是苏州市领导不久前的一次专题调研。“苏州高新区的职责始终在‘新’、使命永远在‘新’!”11月5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专题调研苏州高新区,动员苏州高新区心无旁骛谋创新、只争朝夕抓创新,打造苏州科技创新主阵地,挺进全国高新区最前列。
 
  “紧扣苏州高新区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极具战略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指示要求,这让全区上下倍感振奋,火速行动起来。”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表示,放眼全国对标找差,苏州高新区面对的竞争十分激烈,必须紧紧咬住“新”字诀不放松, 全力争当创新发展排头兵、开放创新主力军、城市建设新标杆、激情创业先锋队。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苏州高新区认为,新时代“新”字诀的根本内涵就是自主创新。“全区上下目前正聚力开拓创新驱动新路径,通过深入推进创新与产业融合,打造产业发展高峰,进而集聚更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顾彩亚告诉记者,苏州高新区内集聚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近百家“大院大所”,培育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创新家底厚实。但在创新资源“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浓度”上,还有不少差距,这也正是未来的增长空间。当前,苏州高新区已开始对院所平台逐一梳理、对接,一旦排出孵化项目,将一事一议、重点扶持,培育更多产业发展高峰。
 
  自主创新,主体在企业。最近,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喜讯频传: 11月12日,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授予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11月15日,其首批试剂产品正式获准使用全球诊断领域十大生产商之一——生物梅里埃的商标,这成为双方合作的突破性成果。长光华医由苏州高新区内的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创始孵化,经过10年耕耘,已逐步成为在国内医学临床检验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
 
  自主创新,要点在动能转换。苏州高新区的决策是,通过开放为创新赋能。“紧扣‘大力发展开放型创新经济’新期待,当务之急是要把开放平台做深做实,从而承载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苏州高新区商务局局长孙咸锐介绍,今年是苏州高新区的“项目突破年”,前三季度全区新设外资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58.8%。“接下来,在深入推进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把产业招商的大旗举得更高,项目为王的号角吹得更响,企业服务的品牌擦得更亮。”苏州高新区已将明年确定为“效率提升年”,重点瞄准国际标准,对标国际规则,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的城市建设要为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环境。”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吴卫峰认为,苏州高新区创新资源富集,伴随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火热推进,将会有大批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对高质量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是新生代创新人才的一个突出特征。”吴卫峰透露,苏州高新区正立足区位特点和自身优势,统筹城市产业布局、空间结构和土地规划,走好产城融合之路,努力打造符合“创新人”需求的宜居之地和激发“创新人”智慧的宜业之地。
 
  自1992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苏州高新区历经了两次大规模的发展动能转换。开发建设的最初10年,以招商引资为龙头,赢得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出口额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第二个10年,以效益为核心,苏州高新区以占苏州2.5%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出整个苏州近10%的经济总量。
 
  在即将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的当下,苏州高新区再次站上重要的动能转换节点。“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吴新明说,苏州高新区将以自主创新为新的发展引擎,实现全面创新突破,让企业家、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争先进位的明显成效、优质服务的便利快捷和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