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2020年北京市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千亿元

  • 2016-05-04 13:32

 

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20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千亿元
 
    大数据作为信息经济必备的战略资源,已成为引领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石,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合体,是支撑大数据深化应用的基础平台。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昨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该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底,要建成全市大数据汇聚中心,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届时,以数据服务为代表的相关业态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力争实现收入1000亿元,将本市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
 
    打通信息“大动脉”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全面夯实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通信息“大动脉”,建成城市物联传感“一张网”。
 
    具体来看,全市将建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和大数据资源体系,深化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让大数据发挥自身价值。在依法保障安全、重视隐私保护和逐步分级开放的前提下,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和集中开放。
 
    与此同时,全市将建设战略性公有云服务平台,扩大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重点行业应用的规模效应,大幅提高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和大数据应用的能力,并大力发展工业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提供围绕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等全流程的云服务。
 
    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行动计划指出,接下来将建成高速宽带网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延庆世园会园区、冬奥会场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地区率先开展5G示范,其余地区全面实现4G覆盖,把北京建设成国际领先的“全光网示范城市”。
 
    率先建成新型智慧城市
 
    围绕城市管理现代化和公共服务便捷化开展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将有效支撑“大城市病”的治理,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不断拓展“北京通”市民卡在社保、卫生、民政、交通、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结合“法人一证通”应用,建立个人、法人主体“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完善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便民服务和创新应用。
 
    与此同时,本市将加快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试点信用承诺制度,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网上公示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在工商登记、质量监管、税收征缴等领域,将大力开展大数据监管服务示范,支持银行、证券、信托、融资租赁、担保、保险等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运用大数据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
 
    此外,在城市治理方面,大数据将在智慧交通、智慧环保、城市公共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
 
    据了解,本市将建设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交通、规划、公安、气象、城乡建设、城管执法等跨部门业务协同创新,整合数据开展交通仿真、智能决策等缓解交通拥堵的智慧应用;综合利用物联网自动监测、综合观测等数据,支撑城市的大气、水、土地等资源治理。
 
    打造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跨区域的大数据产业合作已经展开。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大力打造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强京津冀数据中心的统筹布局和优化,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成面向北京与津冀区域重点数据中心的高速直连宽带网络。
 
    根据规划,本市将升级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健全数据交易流通的市场化机制和运营规则,有序开展规模化的数据及服务交易,吸引国内大数据流通市场向本市聚集。依托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本市将为大数据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资金等专业化服务;依托中关村、亦庄等产业聚集区,本市将提升对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主要方向的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范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