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创模式调定位 创新型产业集群呈现新亮点

  • 2015-07-23 15:03

 

    导语:为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赴湖南、山东、广东以及京津冀、东北等地区调研,对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以监督和指导,并着力探索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与模式。

 
  为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赴湖南、山东、广东以及京津冀、东北等地区调研,对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以监督和指导,并着力探索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与模式。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态,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科技部2011年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通过培育、试点两个步骤推进工作,目前已在全国遴选了32个试点,并有39个正在培育。
 
  张志宏建议,各单位今后要继续实施有效的建设措施,同时在产业生态的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创业增强集群活力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以中关村软件园为示范基地开展集群建设工作。截至2014年年底,中关村软件园集聚了联想、百度、腾讯、新浪等近300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总产值达1409亿元。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值541.9亿元。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中关村启动“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引领中国创业进入新时代。中关村软件园也将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创业企业,推动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新发展。
 
  “经过15年的探索,我们渐渐认识到,国际一流园区具备几个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产业高度集聚、创新创业活跃、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区域发展。”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楠介绍说,中关村软件园将按照这个标准加强建设。为进一步激活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中关村软件园以支持创新创业为核心,以共生共融共赢为导向,打造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球化发展环节的“双创”服务体系。
 
  在支持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中关村软件园发现,创业企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有独创但没有团队,有项目但缺乏资金,有激情但缺乏创业经验,有创意但缺乏人脉资源,有产品但缺乏商业模式,有梦想但缺乏合作平台。投融资机构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惑,例如,融的产品满足不了创业的需求,创业企业的风险不好把控等。为了解创之困,消融之惑,中关村软件园随即又探索出一种创融互动新模式——创办了创融e家,使创与融互为支撑,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同样以扶持创新创业来增强园区创新型产业集群活力的还有保定高新区。据保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志奎介绍,保定高新区在积极发挥政府在推进创新中的引领角色,汇集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创投和中介机构等多方要素的同时,也为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极力营造适宜创新、加速崛起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河北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等入园高校的配合下,为充满创业激情的创业者搭建操作和交流平台——中国电谷·豆芽创客空间,为大众创业者培育新市场,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保定高新区将以众创空间为载体,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调节定位 树立品牌
 
  “创新型产业集群要科学规划,实施集群品牌战略。”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处处长张峰海曾多次表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涉及集群名称的表述,反映出集群产业与细分领域定位的吻合性、对本地资源的凝练性、对外部资源的凝聚性、对国际市场的辐射性。要通过产业集群的品牌,树立城市形象。在品牌建设上,各建设单位要注意突出亮点,避免雷同,品牌定位不宜太宽泛。
 
  如今,随着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定位清晰的试点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不仅成为当地的“产业名片”,更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例如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让“中国电谷”更加名副其实,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打出“中国动力谷”的品牌,潍坊市半导体发光产业集群正努力将潍坊打造成为“中国光都”。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产业集群也开始注重品牌的打造,调整自身定位。
 
  了解天津高新区的人都知道,当年入选科技部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的天津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如今更愿意人们称它为天津高新区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产业集群。
 
  据天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天津的优势和特色,天津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领域,培育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知名品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该集群内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知名企业云集,其中包括国内高端的自主品牌——力神电池;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贝特瑞;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商——巴莫科技;国内最大的电解液生产企业——天津金牛。依托这些龙头企业,天津高新区又陆续引进了高灵能源蓄能产业基地、冠力锂电池隔膜、汇安汇锂电池隔膜、中科泰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天传能源检测设备等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园区还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使集群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
 
  2014年,天津高新区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产业集群申请专利669件,当年授权194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376件,相比其它产业集群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
 
  全方位推进集群发展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初衷是根据国家战略导向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科技资源向产业链的集聚和整合,进而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体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特别是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开展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经过3-5年的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型和国内领先型产业集群,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以上年销售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建设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200亿元的省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下一步,科技部火炬中心将通过树立“一批重点”,推进“两种模式”,探索“三项举措”,全方位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
 
  具体来讲,树立“一批重点”即遴选最具产业特色、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跟踪扶植,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推进“两种模式”,一是根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嵌入,提升集群产业的内在创新力;二是根据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着力促进市场资源的嵌入,提升集群产业的外部竞争力。探索“三项举措”,一是按照不同区域和产业技术领域,分类组织开展广泛的互动和交流活动,强化资源整合;二是推动建立集群的协同机制,强化产业链的联盟组织建设和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研究探索支持集群的政策举措,探索国家科技政策与集群内中小微企业发展、项目联合研发、公共平台建设的对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表示,通过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我国已经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支撑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要努力实现5个“有”,即有企业集聚、有核心技术、有协同机制、有科技服务、有政策扶持;达到3个“效应”,即规模效应、引领效应和生态效应。此外,还要重点做好创新、改革、协同、开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