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以体制创新主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2014-08-07 10:04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就辽宁而言,只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好创新制度安排,夯实科技创新制度基石,广开科技创新体制源泉,才能建立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坚持以企业制度创新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企业是区域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制,优化企业利益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活化企业创新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和研究开发主体。应切实改变“重大轻小”观念,实行“择优扶持、抓小促大”,制定创新型企业成长计划,大力扶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群。
 
  坚持以院校体制创新提升区域知识创新。驻辽宁省中央直属科研机构多且实力强,高等院校多且学科齐全,辽宁具有得天独厚的知识创新资源优势。应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创新体系改革,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去行政化,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体系,提高区域知识创新的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辽宁科研机构智力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知识储备;积极推动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改革,优化产权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围绕辽宁省战略产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坚持以产业制度创新推动区域产业创新。针对辽宁省产业创新能力偏弱、竞争优势不强等实际,一是加强院地合作和校企合作,采取建立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等方式,培育有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集群。二是以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创新创业的战略高地,大力发展高科技创业企业,推动创新要素向优势区域或特色产业聚集,建立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做大做强辽宁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三是以建设新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突破口,构建创新链联动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聚集要素链,形成资源集中开发利用合力,破解关系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科技难题。四是积极构建以沈阳中部城市群为核心,以沈大经济区为轴心,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围绕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优势产业链,构建辽宁沿海产业创新带,带动创新型城市崛起,推动区域创新示范区成长,促进辽西北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形成辐射带动辽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
 
  坚持以产学研体制创新深化科技体制创新。据调查,中科院驻辽宁的5个研究机构的成果,在辽宁省内外转化之比为1∶6;成果转化企业新增销售收入在辽宁省内外之比为1∶9,表明辽宁省无论是成果转化率,还是成果转化效益均很低。针对上述问题,应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创新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纽带,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促进院企和校企多元创新合作;以产业技术创新链合作,推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企业转移转化;以产学研有机联动创新网络建设,开展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力争在若干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坚持以科技体制创新促进资源配置机制创新。应针对辽宁省科技资源丰富而配置效率偏低、区域科技创新贡献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深化科技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使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转变为价格信号,使价格充分反映科技要素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形成推动企业创新的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走向内涵扩展与创新发展轨道。应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健全公共科技平台,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优化整合国内外优质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等科技资源,加快提升区域资源禀赋结构,使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企业创新优势。
 
  坚持以科技人才制度创新优化激励机制创新。一是遵循创新人才的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政策导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成果评价标准,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创新人才服务企业。二是树立科技团体的专业权威性地位,改革省市科技评价奖励制度,采取委托或转移科技评奖职能,支持科技社团专业化评价,让科技成果评价回归科学本位。三是针对不同机构与人才类型,建立差异化评价机制。对于基础研究实行同行评议,尊重同行的权威评定与举荐;对于产业技术创新,采取市场评价的办法,以绩效挂钩政策调动创新积极性;对于产学研合作项目,突出创新绩效导向,用市场机制评估、筛选和激励;对创新人才资本投入,探索实行智力资本股份化,以股权激励的方式鼓励研发成果向企业转化。
 
  坚持以中介组织制度创新助推科技服务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是连接知识与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创新主体即产学研链接的“经纪人”。高效率的中介服务能够节约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由服务机构、服务平台、人才队伍和服务机制等要素构成,应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坚持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和产权交易所、信息服务中心、专利商标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投融资、科技企业孵化和技术交易等五大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专业化中介服务。同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坚持以金融体制创新加快推进科技融资创新。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探索建立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健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一是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创新银行,采取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质押、保单质押、债券质押和其他权益质押等多种贷款形式,发放各种低风险的创新贷款,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难题。二是重视融资环境建设,积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以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为核心,设立科技创新风险引导基金,聚集各种创业投资和风险资金,形成以政府政策性投入为引导、企业主体性投入为主导、金融机构支持创业投资为支撑、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助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三是逐年提升年度研发经费所占GDP及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基金、技术创新和孵化基金,鼓励银行加强对科技创新体系的金融服务。
 
  坚持以科技行政体制创新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对区域创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前,辽宁应立足于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政府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建立现代创新治理体系,再造政府创新服务新优势。一是提升科技发展战略决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二是强化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做好创新需求服务,加快创新成果的扩散和运用。三是发挥政府科技管理、协调与监督职能,增强科技政策的系统化整合能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科技创新活动各自为政、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孤岛”现象,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合作机制,建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