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靠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

  • 2013-07-17 09:26

 

  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以及今后经济工作的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是主要战略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调整结构主要的方向是什么呢?他讲了五件事,改造提升创新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型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能源、交通、城市等基础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述五件事转型升级是最紧迫的任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支撑中国经济还是要靠传统产业,但是它要改造、要升级,加快培育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这三件事尤其重要。实现工业化、完成上述任务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要靠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

 

  一是创新驱动是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链,促进由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提升,关键是要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花钱买不来,买来的顶多是二流技术,过去我们市场化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怎么办?只有靠自己创新,要切实做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我建议一个是用户要自始至终参加创新研发,这样我们的研发才有目标、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效率。用户才能在有成果的时候主动地使用、采用而不是单靠手上的政策。第二个含义就是研发的目的不是博士论文、不是科技成果评奖而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了市场,没有用就没有进入市场,所以要加强产品的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五个创新既有战略意义,也有操作性。

 

  二是深入推进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建设开放性经济,充分发挥发展市场配比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需要更多的靠市场、靠法律、靠经济、靠科技扩大内需来稳定外需,均衡发展,首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尤其要切实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企、民企改革开放30多年都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优势互补、不可替代,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少挑对方的毛病,不要炒作、不要争论,而是要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其次要加快财税、价格、金融体制的改革,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独立、脚踏实地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信心和动力,防止避免资本、人才的过分流失。

 

  再次,当今我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面对发达国家和新型国家的双重挑战,要统筹好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当务之急要稳住出口,开拓海外市场,支持产业资本走出去,实现资源全球化配置,为我国的工业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是东中西部要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离不开中西部的能源、资源和劳动力,东部没有西部的资源和劳动力,东部发展不起来。同样,西部的人才、技术、市场也在东部,因此,实现工业化是全国整体的概念,不宜说哪个省、哪个地区已经工业化,没有全国的一盘棋,工业化不可能实现。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产业政策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要推进产业的有序转移和产业积聚发展,促进全国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首先是企业努力,只有企业做强做优,工业才能变强,工业经济存在的生存问题、结构性矛盾才能缓解,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大企业,要发展一批专精特批的企业,构建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配套完善的企业。构筑和完善产业链,这里面不要贴所有制的标签,就是生产力的关系,以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深入加工配套延伸。企业要自觉地遵循市场规律,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大力提升产业大军的基本素质,培养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7月13日“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