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中交集团:自主创新支撑企业发展

  • 2013-05-13 13:40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 武晓娟) 近几年,关于国企的争议日趋激烈,国企近乎成为“垄断、效率低下、没有创新能力”的代名词。国企在中国社会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5月8日5月10日,在参加由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央企天津行”活动中,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认为,国企应该提高自己的使命感,担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担当国家具有竞争性项目的创新,推进疑难技术攻关等。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这些已经成为常态。在这里,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主创新的重视。

 

  产学研相结合 重视科技创新投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反应最为灵敏,更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因而,企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这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不无裨益。

 

  据中交集团总工程师孙子宇介绍,中交集团走的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每年有大量的科技创新投入。自2005年公司成立以来,科技投入从2005年的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累计投入约153亿元。总部每年资助4000万元,分别用于科技研发、创新条件建设等。据了解,到2015年,中交集团的科技投入将达到占营业收入的1.8%。

 

  巨额的科技投入也换来丰硕的成果。截止2012年,公司先后获得授权专利1237项,其中发明249项,荣获2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4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67项国家级工法。研究成果得到运用,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比如正在实施的港珠澳大桥等工程,不仅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1984年,他第一次到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参观时,非常诧异于大桥浑身的钢结构,就心想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建这样的大桥。22年后,当他得知旧金山海湾大桥东段由一家中国企业重建时,他除了惊讶之外更感自豪。据了解,这家中国企业正是中交集团控股的上海振华重工(600320,股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为美国“造大桥”也说明了中国产品质量过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重视人才 承担社会责任

 

  在谈及央企的社会责任时,中交集团总工程师孙子宇表示,“我们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要做就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中交集团的很多工程技术虽然斩获大奖,但是有的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之下,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对行业发展及国家发展来说,更为意义重大。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最大目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此来说,企业做研究,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也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比如,中交港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传志用毕生精力研究地基计算理论,他提出的广义极限平衡法虽然破解了百年岩土理论难题,但这项科学发现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但在中交集团,能感受到他们对科技人才的重视。比如,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在2010年出资120余万元对16项专利主要发明人进行奖励,这极大地鼓舞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为了不让老实人吃亏,为员工搭建多个晋升平台,包括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市场经营、职业技能等。

 

  付出总会有汇报,一个企业重视人才、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也自然就走在了世界前列。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一个企业能否成为世界级卓越及一流企业的关键就在于其是否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中交集团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成果自然也会支撑企业发展壮大。

 

中交集团副总裁杨力强向集团领导及专家、媒体记者介绍疏浚工程 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摄

 

中交一航院董事长、党委书记冯仲武向专家、媒体记者介绍遮帘式防波堤 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摄

 

专家及媒体记者参观一航院展览馆 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