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创新发展20年 聚力现代科技城

  • 2013-04-28 13:23

 

    淄博,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1988年,借国务院把淄博列入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的契机,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政府决策者以睿智的眼光提出了在这片土地上建设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战略构想,开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组织筹建工作,拉开了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序幕。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掀起了神州上下新一轮改革开放巨澜。这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淄博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那一刻起,淄博高新区肩负神圣使命,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以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务实奋进的闪光足迹,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淄博高新区从一片乡村田野,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经济繁荣、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科技城。建区之时,高新区仅有企业68家,国内生产总值3.82亿元,工业总产值5.73亿元,财政收入2287万元,是一个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的农业区。20年来,淄博高新区坚持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做大经济总量作为主要任务,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特别是进入“二次创业”后,按照国家科技部“二次创业”和市委、市政府“一个目标、五个作用”的要求,科学确立了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紧咬发展目标不放松,以争先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共进,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左右。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10亿元,是1993年的310倍,年均增长37.5%;工业利税260亿元,是1993年的232倍,年均增长35.3%;财政收入86.5亿元,是1993年的378倍,年均增长39%;拥有企业4000多家,其中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79家,达到10亿元以上的23家,上市公司13家,外商投资企业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占全市的47.8%。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合作,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大企业先后进区发展并建立了研发基地,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跻身于国家级创新团队行列,让这块121.13平方公里的土地彰显出高科技气质。淄博高新区正逐步成为鲁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

 

  巨变源自于齐文化的精髓,源自于淄博高新区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性格特质,源自于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历史使命的担当。

 

    “六五三五”


    开启创新发展大幕

 

  建区之初,白手起家高擎高新技术产业火炬奋进的淄博高新区人,深谙“发展如逆水行舟”的道理,以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豪迈气概,不断开拓创新。

 

  “创新、发展、赶超”是淄博高新区人秉承的工作理念,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发展是高新区的永恒主题,赶超是高新区的神圣使命。为加快发展步伐,狠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六五三五”创新和发展赶超工程就此落地开花。

 

  “六五三五”创新和发展赶超工程即:聚力打造六个特色产业创新园、五个产业示范基地、三个有色金属新材料板块、五大创新创业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全力推进总投资80多亿元、规划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的先进陶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六个特色产业创新园的建设,为项目的研发孵化和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全力推进中国功能玻璃、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先进陶瓷、现代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五大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特色主导产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集群式发展;全力推进铝加工、钛合金和不锈钢三个有色金属新材料板块建设,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全力推进的服务、政策、人才、生态和社会五大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高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五三五”创新和发展赶超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集聚各种创新资源,进行项目研发孵化,同时建设完善“智慧城市高新区数字港”、精密仪器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医药生物、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MEMS研发中试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人才、科研团队、专家学者、大专院校、骨干企业进区研发、孵化和实现产业化,对淄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的建设为高新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引领着行业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区内“国家高新区MEMS研究院”、“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天津大学山东研究院”、“中国工程院新材料工程研究咨询中心”等重大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推进,形成了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区内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实验室(分实验室)8家,院士工作站2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8家。累计申请专利6500余件,授权专利近3000件。以金晶科技、新华制药、瑞阳制药、中材高新、山东硅院、蓝星东大为牵头单位分别建立了功能玻璃、创新药物、先进陶瓷、日用陶瓷、聚氨酯等国家或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特色”是淄博高新区的鲜明特征。高新区立足淄博市的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了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先进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泵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5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基地。五大基地功能联动,彰显国家战略资源产业优势。500强企业及著名跨国公司德国西门子、巴斯夫、拜尔,美国GE、PPG、百利高,日本荏原、三贡、理岩,荷兰DSM,芬兰美卓,伊马新华,韩国乐天以及中国化工、中国中材、光大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大企业纷纷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研发生产基地花开正艳。

 

  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同时,高新区把推进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加快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措施,形成了新材料、现代医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可降解塑料、防弹陶瓷板、新能源电池、氮化硅、节能开关磁阻电机、脱硝催化剂、纳米无机非金属材料、航空铝、航空钛等25条高端产业链条正在快速发育成长。产值占中国国内十分之一的功能玻璃、先进陶瓷、耐火材料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居中国生产规模第一位的现代医药10余个化学药品、5个医疗器械产品及药用玻璃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输往世界各地;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的东大蓝星化工、三林新材料、齐鲁科力、金城柯瑞、海特曼化工等骨干企业尽显精细化工的产业优势;占据中国国内同行业高端地位的大型泵、水泥装备、核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从这里扬帆起航。电子信息产业园和高分子助剂材料园正在加快建设。微纳米系统制造产业基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已开工建设。淄博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鲁中无水港”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中国·淄博太空港、印象齐都等总投资186.96亿元的十三大服务业项目的建成,将带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里每一处都诠释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斐然佳绩,每一处都见证着淄博高新区走向辉煌。

 

    “151”强力助推


    产学研合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视科技创新为命脉的淄博高新区人,更是敞开胸怀,筑巢引凤,致力于打造吸引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地。

 

  “我希望3至5年后,全国从事陶瓷新材料、功能玻璃、纳米新材料的创新企业和人才都向往聚集到淄博高新区来”。淄博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鸣认为,只要抓好了招才引智,高层次人才少、科研院所少的短板是可以解决的。针对区域内院校、创新人才相对匮乏的实际,高新区为凝聚创新资源和吸引高科技人才,推出了“151”产学研合作推进计划,计划在三到五年内,与国内外100所高等院校和重点研发机构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高等院校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5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引进100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

 

  “对于到淄博高新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只要带着研究成果来,我们就会帮他实现创业梦想!”高新区掌舵人庄鸣诚挚地说。

 

  目前,“151”计划已初见成效,高新区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8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合作项目100余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1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00余人,500余人的研发团队陆续到区内开展研发工作。特别是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战略合作、与俄罗斯科学院共同组建的中俄企业孵化器、与法中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山东办事处、与意大利伊马公司合作建立的中意新技术中心等,标志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今年,高新区又实施了“科技创新走出去”战略,在美国和德国分别规划建立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科技孵化器,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经济合作。目前,近5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带着梦想来到这里,用自己的才智和青春实现人生价值,也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与“151”计划齐头并进的是,高新区还对进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三个100”的支持,即提供100万元的创业资金、五年内免费提供1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及100平方米的公用住宅。同时,科学编制了《高新区“十二五”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和《淄博高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设立了9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每年按10%的比例递增,充分利用六个特色产业创新园、院士工作站、博士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平台以及各类科研机构、进区科技项目,全方位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入股、期权奖励等适应高层次人才的市场化收入分配方式,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力争到2015年,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000名,使淄博高新区成为人才发展的高地!

 

    环境优先


    助力高新区发展

 

  雨后的高新区碧空如洗,天高云淡。绿树掩映的写字楼、繁华的商业街区、平整洁净的柏油马路,走在淄博高新区,处处可以感受到迎面拂来的清凉之风。

 

  “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可以极大地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更多地投资商来高新区投资兴业。”淄博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鸣如是说。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全方位授权管理,在辖区内行使市一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园区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与国际接轨,努力营造国际化投资环境。对进区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按照“政府提速”和“环境立市”的要求,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市率先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在企业注册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委托办理,为投资者提供便捷、快速、全方位服务。

 

  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进程中,高新区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每年用于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各类扶持、奖励资金达3亿元,为壮大产业集群和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内更拥有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淄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齐鲁创新投资3个亿元的创新资本,建立了注册资金1.05亿元的融信担保公司以及2000万元科技应用与开发基金和2000万元再担保资金,为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融资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淄博高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自1993年8月开工建设高新区第一条道路——开发区中路起至今,先后投资100余亿元组织实施了道路交通、公用设施配套、园林绿化、生态恢复和涝淄河、猪龙河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城建重点工程,建成了六纵五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电厂、辛曹垃圾封场改造和污水配套管网四大市重点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网配套以及水、电、暖、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显著提高。大力实施四宝山地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以黑铁山、花山、蟠龙山为主体的生态恢复区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宝山地区生态恢复已由绿化为主的生态修复转化为全面的生态建设阶段。建设完成了火炬公园、齐林公园、济青高速公路淄博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绿地率43.9%。为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高新区设立了2000万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对进区项目严格落实能评环评,全面完成节能降耗任务。高新区管委会从2005年开展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已连续7年顺利通过认证复审。

 

    以人为本


    彰显“幸福”魅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高新区高度重视社会民生,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富民工程,着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在这里,碧水蓝天映衬的不独有生态之美,还有融入都市风光与现代文明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和谐之美。

 

  为进一步强化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领导力量,高新区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2010年,成立了农村与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石桥、四宝山两个办事处和卫固镇合并与地方事业局实行局办合一,为地方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淄博高新区辖区内8万余农民正在感受着惠及三农的真实变化,畅享着由此带来的真正实惠:区内已有5万余农民从农村旧居迁移到了配套齐全的城市化社区。北部六村并居工程已完工小高层楼房27幢、1386户,未来北十四村合村并居后将建成7万人居住的现代化社区,成为高新区次中心。城镇居民住房保障率先实现应保尽保,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就业率达到95%以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对参保人员按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进行补贴,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进行缴费,让农民享受到市民待遇;农村低保、城市低保覆盖率达到全市最高;全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报销比例和大病报销限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均等化;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00%;60岁以上农民享受退休待遇,每月领取退休补助金;农民吃水实现了同源、同网、同质供水……

 

  生活在淄博高新区的农民更感受到了今后生活的美好前景:高新区致力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设立了2000万元都市农业发展基金,大力加强万亩农业示范园、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和万亩现代牧草基地建设,高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获评市级示范园,淄博精品花木园、正龙都市农业园、于佳园都市农业园、南石生态农业园、北苑都市农业园、北郊都市农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广大农民在现代产业园就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融入城市经济发展领域的道路。高新区将用3年多的时间全部完成都市农业建设,使广大农民成为产业化工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惠风和畅,甘霖如约,这里的人们总是能够深刻地体会“乐业者安居,安居者舒心”的涵义。淄博首个以老年人保健康复、休闲生活为主题的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已开工建设,将营造老年人的多重生活空间,演绎丰富的养老模式和生活形态。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4764套,廉租房108套。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投资10多亿元改造提升了淄博十一中办学条件,规划建设了淄博中学、高新区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成教中心和华侨城小学等9所五年制小学,在全省率先实施学前三年免费幼儿教育,高新区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实现了城市化。创新社会管理综合体制改革模式,成立了5大城市社区管理中心。扎实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高新区智慧城市数字港建成运营,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现代科技城


    绘就美好蓝图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淄博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对未来充满信心,提出了建设“一心、五城、三园”为标志的生态、和谐、宜居现代科技城的目标,着力打造自主创新科技之城、高端产业集聚之城、绿色生态园林之城、高层次人才创业之城、和谐宜居文明之城。

 

  “一心、五城、三园”即建设高新区中央核心区,计划投资100多亿元,进一步实施区内周边环境改造提升,3至5年后核心区将成为高新区政务、商务、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打造现代陶瓷科技城、现代医药科技城、现代化学科技城、名尚银泰城、中国(淄博)太空港航天科技文化城五大科技城;规划建设淄博保税物流园、鲁中综合物流园、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三大园区。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心、五城、三园”的现代科技城规划建设,呈现的正是一个立意高远,面向未来的创新格局!激情创业的淄博高新区人,已然未雨绸缪,加快了赶超时代的步伐!

 

  胜利旌旗漫卷,辉煌岁月如歌。20年风雨兼程,20年春华秋实。淄博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容步入风华正茂的年岁。从成立之初入选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如今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它一直扮演着领航者的角色。在千帆竞发的创新发展征程上,充满激情、团结奋进的淄博高新人将着力建设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科技城,引领淄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