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简体中文 > 创新动态 >

科技创新助推绵阳

  • 2013-04-19 14:49

 

  最近一段时间,绵阳通美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华峰忙碌不已,他们研发的秸秆循环利用技术成果即将应用到生产线。在王华峰看来,在绵阳搞科技创新,不仅是有政策和资金扶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能被很快地转换为产品。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种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要走在全省发展前列,在“次级突破”中一马当先,在多点多极支撑中率先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为目标,到2015年,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2020年突破400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如今,一个创新开放、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科技城正在茁壮成长。

 

  创新引领科技城

 

  创新,是一个区域及其企业价值内生的核心支撑,也是绵阳科技城探寻内涵式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绵阳不遗余力,绵阳通美能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说起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燃气联产循环发电成套技术)的研发之路,王华峰感触颇深。从1993年在成都成立研究院所到入驻绵阳前,王华峰几乎都是在孤军奋斗。“研发初期,没有政策支持,又缺乏资金,可谓举步维艰。”王华峰说,最初在成都成立研究院所,因为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虽然技术在不断完善,但却遇到了很多困难。直到2000年,王华峰将研究所搬到了绵阳,并成立了绵阳通美能源公司。在这里,研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并获得了不少政策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迅速得以完善。2003年,在各方的努力下,通美能源公司在杨家镇建成了首个秸秆气化试验基地,并将生产出的气体向当地群众供应,但整套技术仍不成熟。

 

  转折发生在去年夏天。7月12日,我市召开科技城建设工作专题工作会,决定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通美能源公司也随之入驻进来。创新中心建成后,不仅政府职能部门在里面设立了办公室,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也在此落户,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在这里,通美能源公司不仅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还有了资金和技术的帮扶。今年初,通美能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成熟的消息刚刚传出,就受到了绵阳市政府的关注。在政府的支持下,通美能源公司的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有望在明年建成,投入生产指日可待。

 

  通美能源公司只是科技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科技建设的春风中,九洲集团、新晨动力、利尔化学、西普化工等一个个冠以“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企业”称号的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成功地研发出200余项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全国或全球行业内重量级企业。

 

  科技创新的绵阳效率

 

  在绵阳搞科技创新,不仅是有政策和资金扶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能被很快地转换为产品。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种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绵阳市傲龙视听电子科技公司是一个从事高端投影显示研发的企业,去年底从公司注册到产品出炉,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需要办理的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科技成果交易等等,不出大楼,就可以全部解决。对我们小企业来说,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罗平说,之所以能在半年不到的时间研发出新产品,更多地是得益于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绵阳在重审科技城建设十年来路的基础上,更是从科技城建设体制与机制上予以纵深推进: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绵阳在全省首家组建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军转民等重点领域,以此进一步增强科技城的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企业孵化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成长融资难的问题,绵阳全面启动了科技城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省市共同出资设立总额为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科技城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8%,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1.3%。

 

  近年来,我市累计实施各类国省科技计划项目近2000项,获专利授权超过1万件,近300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近千项新技术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人才服务科技城

 

  在绵阳,科技是一座富矿。这个曾经孕育了共和国“两弹一星”的城市里,其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据了解,为推进科技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绵阳在与清华、北大共建人才孵化基地的同时,启动“千英百团”聚才工程,计划到2015年力争面向全球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创新创业人才加速聚集,科技城聚集了两院院士2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50余人、各类人才总量达65.1万人,构成了西部中等城市最大的智力密集区。

 

  同时,科技城也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院所、高校等多方创新主体积极参与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已有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18个,省级达57个,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达180个,产业技术联盟建成8个,科技城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以中物院、29基地、624所为依托的“三新城”加快实施,“科学新城”核心项目正加紧争取落户,“空气动力新城”首批两座风洞已于去年9月正式试验运行,“航空新城”进展顺利,为打造高精尖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