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 昂起自主创新的龙头
- 2013-03-22 13:30
核心阅读
中关村在中国人心里,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里是“新中国科学从这里出发”的科学城、是象征市场经济变革的“电子一条街”、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2009年3月,国务院赋予其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特殊使命,确立“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中关村将发挥怎样非同寻常的作用?
全国两会前后,记者深入中关村采访,感受到人们锐意创新的热情。他们在思考:“努力实现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中关村应如何探索,勇挑重担?”他们在追问:“如何培育在全球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在全球具有话语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如何催生一批对行业具有颠覆性、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原创性重大技术?”
一个关键
搭建平台 整合资源
北京海淀区是中关村示范区的核心和发源地,尤其是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等区域,总面积虽然仅有约75平方公里,却有中国科学院,有上百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有清华、北大等几十所著名高校,有几千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多位两院院士,被称为“中关村科学城”,犹如我国的科技心脏!从打破科研与市场间的高墙,到促产学研融合,让这支科技精兵释放新的生产力,始终是中关村改革的重心。现在,中关村推进改革,就是要站在全球科技竞争、产业竞技的高度,撬动市场和政策两种杠杆,吸引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融合中央和地方两种优势,推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高端人才、社会组织和政府间“六位一体”协同创新!
这种改革,既有延续性,又有突破性。
北京市和中关村管委会探索把“中关村科学城”这个地域概念,变成一个工作机制。2010年9月,中关村科学城启动建设。他们筛选区域内的创新要素,打破条块分割,让要素“腾笼换鸟”,让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提速。一批国内一流的重大项目悄然集聚,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落地新生。航空科技产业园诞生了,它是中航工业的全球研发总部和国际航空交流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的“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的“科技金融产业园”、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国家移动卫星产业创新园”“国家交通物联信息产业创新园”诞生了!原有的业态悄然转型,“电子一条街”上最大的卖场,已变为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创新,关键靠人才!如何集成政策优势,吸引领军人才,凝聚创造团队?2011年,中组部等19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出台政策,中关村探路建设人才特区。
一个全新的平台,一条畅达的绿色通道,一系列鼓励创新的特殊政策,呼唤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归来!为招揽全球人才,中关村驻外联络处总数达到10家。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引进“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770人,八成落户中关村!这里的人才,曾灿若星辰,共和国难忘。简朴的中关村“特楼”13号里,有钱学森、顾准、王淦昌等大师的背影。今天,新一代怀抱产业报国梦想的人才来了!从当年柳传志的联想团队,到今天邓中翰的星光团队、胡伟武的龙芯团队、李彦宏的百度团队、冯军的爱国者团队、雷军的小米团队、秦升益的仁创团队、林宇的网秦团队、邓兴旺的育种团队、尹卫东的科兴疫苗团队、李文辉的肝炎研究团队、王中林的纳米能源团队……他们怀抱“大梦想”,选择中关村,成就中关村,也成就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
要素的聚变,正带来科研成果和生产力的裂变!科技优势形成产业优势,人们把中关村科学城,称为转变发展方式新的“万亿增长极”!
一个重点
制度创新 持续探路
简化机构,提高效能。在海淀区,海淀园管委会与区政府科委合署办公,加上信息化办公室、区知识产权局、区投资促进局,五块牌子,一套人马,职能合并,职责明确。
引起各界关注的,是更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经国务院原则同意,19个国家部委的相关司局和北京市31个部门派出人员,到中关村合署办公。这个被称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创新平台,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可特事特办、联合审批,政出一门,快速办结。
不圈地,不建楼,不审批,不收税,也不搞“九通一平”、招商引资。中关村管委会专事“制度创新,服务企业”。
“就全球而言,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示范区决心探索科技金融制度,用市场的手,为企业掘井开渠。包括担保贷款、保险贷款、信用贷款、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债、改制上市、技术产权交易、天使投资、企业并购、海外上市等在内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天才构想,由此转化为充满技术含量和创新理念的产品!新生企业,由此得力,一出生就奔跑,成为国际著名的“瞪羚企业”。2012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5%。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台政策,下一步,中关村将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制度创新,无处不在。深入采访,记者接触了社会新组织——活跃的产业技术联盟。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等6家联盟,牵头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TD产业联盟搭建完整的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产业链,成员企业拥有的专利占到行业标准的75%。70多个产业联盟、4000多家成员单位,成为中关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车库咖啡”为代表,一种新型业态——创业服务业吸引人们的目光。创业者点一杯咖啡就可享用一天的免费开放式办公环境。在这里,随时可能遇见创业导师,或者风险投资人。一次见面,一场智慧碰撞,也许就能赢得投资,成就未来。中关村20年培育联想,10年成就新浪,6年造就百度,而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企业,上市仅用3年。目前,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天使投资者队伍,创业投资案例数、投资额约占全国1/3,2012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4000多家,创新创业如活水奔流!
一项使命
把握未来 引领方向
中关村之“特”,不仅在于自我成长、带动辐射,还在于它的特殊使命:把握未来,引领方向!示范区设立前后,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中关村调研,明确要求,要把中关村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在中关村,我们强烈感受到一种面向未来的脉动!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危机后期,通常都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期,中关村人正在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今天,这里最活跃的产业,已转向移动互联网。一位来自美国的投资人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主流市场,中关村甚至比互联网时代干得更漂亮。”而移动互联网,正呈现与下一代互联网、卫星应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从全球视野出发,研判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告诉记者,中关村近期先后组织召开46次论证会,研究产业创新链,筛选重大关键技术,听取400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提出从2013年起,3年时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形成“641”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
到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将力争超过2.5万亿元,占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中关村将形成1—2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5—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6个优势产业集群的总收入力争超过1.6万亿元,成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引擎,对全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将更加显著。中关村还将培育5家规模超千亿的龙头企业、50家规模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2000家规模超亿元的特色企业。
仅仅4年,中关村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路;在聚集高端要素、构建高效创新体系、引领产业变革方面,形成了全新的优势。
面向明天,中关村目标清晰,路径明确,脚步坚实,正昂起自主创新的龙头!